《十八洞村》:人生在世,为天,为地,为己

分类: 电影二三事~ |
第一次听说“十八洞村”,是在电视新闻里,国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就是为了这个湘西土家苗族的村寨,没想到,几年后,真的有一部叫《十八洞村》的电影登陆全国院线,不仅把这段扶贫的经历真实再现,也把湘西村落的自然风貌,和淳朴村民的人性光辉给发扬光大。
王学圻饰演的杨英俊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每天只是插秧种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安稳,而当他把脑瘫的孙女接回山里养育后,却被村支部精确识别为贫困户,需要国家出钱支援。退伍务农的杨英俊生性好面,又自强不息,不肯拿这丢人的钱财,拖了国家后腿。于是他与杨家帮一起展开了一场与穷的战斗,誓要打赢这场胜仗。
电影的故事讲的很平缓,也很接地气,王学圻操着一口湘西的口音,黝黑的皮肤,熟练的插秧,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电影农民代表,他敬畏天地,每天生活在田地之中,没有多余的想法,一心只想种好田,来养活这个家庭。他坚韧不拔,被精准扶贫之后却不食嗟来之食,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奔向小康。他不向命运屈服,在得知自己的孙女患有脑病之后,毅然决然的把孩子接回山里养育,纵使孩子被确诊后长大只有三岁智商,他依然为了家人,不顾一切。
电影中不只是讲述了杨英俊的脱贫之路,而是多维度的去讲述这个故事,杨英俊的妻子秀外慧中,困难时想一人外出打工撑起家庭,对孙女疼爱入骨,“她活50岁,我们就活100岁,她活100岁,我们就活150岁”,那种坚韧女性的性格,是很多人都不所具备的。电影里的杨懒,好吃懒惰,早些年给人挖矿,却落个个灰头土脸,自喜于获得了国家的扶贫基金,最后却因为贪婪搞得众叛亲离,直到认清了自己,唯有勤劳才能致富,开始了围场造田。
其实电影中很多角色的树立都非常饱满,微微在父亲和施又成之间的抉择,村干部小王大学毕业后下乡从业错过父亲的最后一面,每个人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悔恨和过失,但是路仍在脚下,是走是留,自己才能主导自己的未来。电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阳光的结局,杨家兄弟造田计划成功,微微网店成立,家家户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天空还是那么蓝,风景还是那么秀丽,人心还是那么美。
有人说这是一部献礼的影片,献不献礼的我觉得不重要,电影塑造了什么,才最重要。电影把每一方面都刻画的平淡且深刻,这就是中国农村发生的故事,也有可能发生在你的老家,你的身边。这些在你眼里看起来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们的日常中,却足够有分量。而他们的追求并不多,做的事对得起天,对得起地,对得起自己,微弱的力量,也同样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