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柯笔
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喜欢台湾电影,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大概是读高中的时候吧,他每次从MP4中看完电影,我都会借过来看一遍,每每如此,我对台湾电影最初的印象及感觉,也大概就是从那个时候慢慢建立起来的。直到如今,我对台湾电影一直都有一种抹不去的情结,怀念青春尚且谈不上,电影里那种慢节奏和对生活最为平实的那种态度,是我一直所向往和欣赏的。或许每个人心中又有一个文艺青年的影子,我们模仿他们说话的语调、模仿电影里的桥段,总觉得他们生活的世界是那么的文艺清新,所以我们一直在被感染着。
当然,台湾电影的类型片并不是局限于一种,只是我个人最为有感觉的,便是那种讲述人性中最真实、生活中最本质的故事,像《饮食男女》,像《童年往事》,像《一一》,也像前一阵刚刚看过的《念念》。并不是故作煽情的桥段才能击溃泪腺,当你在看电影时感觉这并不像电影而可泣可叹的时候,那时候流露的感觉才真的打动人,《念念》的慢节奏充满了文艺,所以当我再看《念念》的时候,两个小时的时间,并不觉得长,甚至还在回味之际,便要起身离场了。
三个人生,三段故事,彼此微妙着,联系着,张艾嘉用近乎魔幻的手法,把并不精彩的故事刻画的真实而残酷,电影开头,用美人鱼的故事引入这段离别的开始,张手触碰蓝天,李心洁耳语边的呢喃,让人心里真真发凉,潜在深水的美人鱼,更是压得人透不过气。就是在这么一个压抑的气氛下,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最为纯粹的世界,就像之前所说的,《念念》本身并不像是一部电影,这种文艺片已经几乎脱离了票房的束缚,只是想好好去表达亲情、爱情、故乡和梦想的感慨,绿岛是一个离台东只有18海里的小岛,可是却常常被人忽略,没人知道绿岛,也没人会在意乡下人。而兄妹的离散,面对父母的过世和各自人生的纠葛,却也终究过着不安的生活。我们总能从这些故事中看到些什么,感慨些什么。
都说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错误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可是人生哪有那么多的道理可讲,张孝全因为视网膜脱落不得不放弃了打拳,谁都谁错谁又能说得清楚,张孝全跟教练争辩的那组长镜头一气呵成,愤怒与无奈都刻画在了人物的心灵中,伴随着一击玻璃碎声,那是梦碎的声音,也是与父亲唯一的情感寄托破碎的声音。
当我看到柯宇纶梦回母亲面前,张孝全面对着空气却幻想着与父亲打拳,梁洛施一家三口跟哥哥团圆,那种内心的感慨真的忍不住,就像长时间被压在水中突然浮出水面吸了一口气,残酷了整部电影的情绪突然变得释然而又美好。电影中那个黄头发的男子总是会在关键时刻突然出现,然后再突然消失,如同上帝一般,他每次的出现都会给这对兄妹给以最真实的指引或提示,而他本身是不是幻觉是不是真实,都已经不重要了,张艾嘉在开始给了我们绝望,最后也给了我们希望。
这部电影有首歌,也叫《念念》,里边唱道“不在乎,却不能忘,太在乎,念念不忘”。念往昔,念至亲,念梦想,念自由,念和解,每个人生都有一段不可诉说的故事,念念,且不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