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柯笔哈迷
自从2012年10月份《云图》在北美公映以来,大家对《云图》的议论似乎都没有停过,这不仅仅是因为其中有中国影星周迅跟朱珠的参演,接到了中国的地气,更是因为《云图》其独特的叙事结构与14个影星出演65个角色所展现出来的神奇化妆术实在都太过于精彩。当《云图》被选择引入内地后,国内的影迷又如炸开了锅一般,难得有部神级作品登陆中国,即使被删减了半个多小时,还是很有观看的必要。豆瓣、贴吧层出不穷的故事解析及内容揭秘,许多人则把“懂”与“不懂”作为电影观影的炒作噱头,各欧美大腕配合国内落地宣传,即使网上出现了高清资源也抵挡不住国内票房的水涨船高,面对这样的“云图现象”,我们变得很浮夸,但众多因素的冲击下,我们是不是要记得回归电影本身,去享受电影。
说实话,我看了好多遍《云图》,都不敢说自己真正看懂了这部电影,不仅仅是电影庞大的架构体系,而是因为电影所表达的思想确实太过于丰富,且韵味十足,“爱情”、“勇气”、“希望”,是我在电影中看到最为明显的三个主题,但在电影所表达的每一个大层次下面,你都会感受到更多。我不止一次的想过,如果把《云图》的六个故事拆分开来,剪出六部不同的电影,每部能打多少分?其实这样极端的问题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云图》之所以深邃,其最大的魅力就是电影的形式先于内容,三位导演三种智慧,三个不同的风格,六段故事看似独立却又环环相扣,这种手法很少见,所以电影一出现,自然就会被扣上“高智商电影”的帽子。
其实《云图》无所谓高不高智商,每个人能从中都能看到自己理解的一些东西,像是从“黑人奴隶”的那段故事中,你能够感受到对“人种平等”的呐喊,从“黑妞记者”的那段故事中感受到对“邪恶势力”抗争的呼唤,从“克隆人星美”的那段故事种体会到对“自由”的渴望,甚至你都能够从“基佬”的故事中都感受到“撑同志,反歧视”的理念。你能够看到什么,全凭你自己的认知,《云图》是真正做到了“深度”的精彩。
日记、六重奏与彗星胎记,这都是电影贯穿始终的线索,尤其是分布在六个人身上的彗星胎记,更是把电影的层次渲染的神乎其神,相信大家看到了豆瓣大神中的各个解密,都会对这些线索有一番更深一层的理解,在这我也不多赘述,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醒大家,一部好的电影,是需要反复细细品味和琢磨的,面对《云图》,我是一位仰视者,但如果这样的电影能够出现的更多,我不会怕脖子痛,愿意一直仰视下去。
其实电影所表达的远不止我们看起来那么简单,面对这类电影我们能做的不只是欣赏,还有深深的探索与致敬,但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几乎每一次我们对电影都会有一种新的发现、新的认知。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百宝袋,宝物取之不竭;又或是一个无底洞,谁又能听到,《云图》奏出的寂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