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翻译症
(2010-10-12 14:15: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翻译理论 |
一:翻译症的定义及其危害
二:翻译腔产生的原因
(一)由于理解错误造成的翻译腔。
1.只从原文的表层结构进行理解,造成翻译腔。
①.Whereas a country like Britain exhibit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climate and landscape, the differences across the continental U.S.
are extreme.
原译:象英国这样的国家在气候和风景上展现了很大的变化,则在美国大陆的差异是巨大的。
解析:此译文试图在句子结构上亦步亦趋地紧随原文,但中文读者可能无法理解前后两个小句之间的关系。原文中用英国的气候多变来衬托美国气候的极端差异的表现方法,在译文中荡然无存。只转换表层结构而忽略深层结构的译文不仅翻译腔浓重,而且给译文读者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
改译:英国已然气候万千、地貌各异,而横跨美国大陆,各地的气候、地貌更是迥然不同。
对原文中逻辑关系的错误理解,造成翻译腔。原文中的逻辑关系有时是隐性的,若不根据上下文理解其在上下文中的作用和其内部的逻辑关系,则会造成翻译中的逻辑混乱。从形式上看似乎“忠实”于原文,但实则“貌似神离”。这种译文不仅可读性差,还会误导读者,甚至造成对整个篇章的错误理解。
②.The success rate of up to 90% claimed for lie detectors is
misleadingly attractive.
原译:测谎器高达百分之九十的成功率,据说有误导的吸引力。
解析:从表层结构看,原文中的misleadingly是一个充当状语的副词前置修饰语,
但若深入原文中隐性的逻辑关系,从深层结构上分析,该句实际上包含了转折的含义,而不应直译为原文形容词的修饰语。
改译:测谎器的成功率据称高达百分之九十,这颇有吸引力,但却容易把人引入歧途。
③.We are responsible for actions performed in response to
circumstances for which we are not responsible.
原译:我们对那些我们不负责任的环境做出的反应负有责任。
解析:原译将原文中的定语从句译成“的”字结构,看似对原文十分忠实,实则十分拗口,意思也含混不清。译文没有清晰地展现原文复杂的逻辑结构。
改译:对环境做出适当的反应是我们的责任,虽然我们对环境本身无能为力。
(二)由于表达不当造成的翻译腔
1.词和短语搭配不当,造成翻译腔。源语中的搭配与目的语的搭配习惯不完全对应,这就要求我们要特别小心双语种搭配不当的地方。不能机械照搬源语搭配,而应代之以汉语的搭配方式。
④.His determination of breaking the bad habits was strengthened by
her encouragement.
原译:她的鼓励坚定了他打破那些坏习惯的决心。
解析:原文中“breaking the bad habits”译为“打破习惯”。译文的这种搭配显然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改译:她的鼓励坚定了他改掉恶习的决心。
2.过于直译,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照搬原文的句法结构,造成翻译腔。一些翻译工作者,尤其是初学翻译的人,往往一味担心形式上偏离原文即为不忠实于原文。因而只顾在表达形式上亦步亦趋的模仿原文,熟不知忠实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或者看不下去,忠实也就失去了意义,实际上就是不忠实。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词的层面上,还表现在句法的层面上。英语是形合的语言,汉语是意合的语言。在翻译中如果紧随原文的句法结构,译文中势必会有些部分令人不忍卒读。
⑤.The era of blatant discrimination ended in the 1960s through the
courageous actions of thousands of blacks participating in peaceful
marches and sit-ins to force Southern states to implement the
Federal desegregation laws in schools and public
accommodation.
原译:明显的种族歧视时期结束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通过成千上万的黑人勇敢无畏的行动得以实现的。他们进行了和平的游行示威和静坐以迫使南方政府废除在学校和公共场所的种族歧视法。
解析:从句子结构看,英语句子中,主谓这一主干结构突出。在表达较复杂的思想时,往往开门见山,以谓语动词为核心,借助大量反映形式关系的连词、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非谓语动词等进行空间搭架,把各个分句有机地结合起来。汉语句子中,语法结构往往是隐性的,寓于语义结构中。在表达复杂思想时,常常借助动词,按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因果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而不允许颠三倒四,牵挂后连。基于这种句法差异,英语句子往往呈现首中心的特点,汉语句子则呈现尾中心的特点。故在此句的翻译中,应按照汉语句子的布局习惯重新排列句子顺序。
改译:20世纪60年代,成千上万的黑人参加和平示威游行和静坐,经过英勇卓绝的斗争迫使南方各州石氏联邦政府关于在学校和公共场所废除种族隔离的法律,从而结束了公然歧视黑人的年代。⑥.Twenty
thousand plants are list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s
being us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原译:20000种植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可以被用作治疗目的。
解析: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都有被动语态。但一般来说,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高于汉语,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原文中的不少被动语态需要作出转换。而在许多译文中,“被”字经常不绝于耳,致使翻译腔浓重。
改译: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了20000种药用植物。
在句法表达层面上出现的翻译腔现象最为普遍。有的译者完全不顾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差异,比如形合与意合的差异,主语句与主题句的差异,物称与人称的差异,复杂句与简单句的差异等。而是照搬原文表达方式,结果译出了一些让中国读者看不顺眼的“格式化”译文,违背了中文的表达方式。造成“当当不绝(对when的翻译)”、“的的不休(对of的翻译)”、“被被不断(对be
done的翻译)”等现象。
三:克服翻译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