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前香港高等法院宣布解除对黄光裕妻子杜鹃名下财产冻结之后,立即在国美内部发酵,控制权的天平重新倾向黄家,陈晓晚些时候将正式宣布辞任国美董事长,随他而去的还有当时挺陈倒黄的国美系大员,国美的控制权之争陈去黄归,尘埃落定。
国美草根起家的凶悍成长,攻城掠地的并购模式,黄陈之间东家掌柜的古典冲突,股权鲨鱼贝恩资本债转股的突袭,黄家白衣骑士的遴选,控制权与代理权争夺及香港市场监管操作等已经奠定了国美股权之争作为经典并购案例的地位。张大中从股权投资的回归,则启动了商业零售和物流服务在本土乃至全球进行产业整合的大戏!
在国美股权之争中,事实上存在着五股力量:大股东、管理层、基金股东、市场规则、传媒与公众,这也是现代公众公司的运行结构框架。黄陈之争不仅是老板与经理人之争,也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争,股东无论大小,经理人无论强弱,都倾向于以自己的利益取向来约束公司的运行,黄家千方百计地防范他人将“我的公司”偷走,掌柜们如陈晓则小心翼翼(弱时)或明目张胆(强时)地依靠特殊规则控制公司。同样,贝恩资本与黄之争是也股东之争。其实,早在去年临时股东大会召开时,贝恩资本在投票时虽力挺陈晓留任董事长,但那是为了向黄家展示了贝恩资本的力量,是一种腾挪之术,其实私下已和黄家联手扳倒陈晓,随后就是代表黄家的邹晓春出任董事,陈晓的离去已是水到渠成。商界如政界,既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基于至上利益的暂时的甚至是伪装的联盟。
相比于当年的德隆集团的唐万新、格林柯尔集团顾雏军等,国美无疑是幸运儿,德隆系、科龙系虽也曾辉煌一时,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但大多身居幕后,庄家斗力,最后均因资金链断裂而轰然倒塌。即使黄光裕身陷囹圄,但因国美是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黄光裕作为股东和创业者的权益仍然能够得到保障。在监管、传媒和公众的关注监督下,市场制度和商业规则得以运行,这就是公司上市后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阳光化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