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信拜年中的经济学分析

(2011-02-03 23:20:27)
标签:

拜年短信

经济

边际效用

短信拜年交际中的经济学分析

-从拜年短信所想到的

从大年三十的清早开始,手机里的短信提示音就一直滴滴不停,这些短信大多来自同学、同事、朋友,也有的来自仅有过一面之缘的人。短信传播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传播现象之一,短信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业已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手机短信人际传播。区别于现实互动,手机短信是一种新兴的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媒介,生活中随时随处可见的短信聊天已经成为继谈话、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之后一种新的重要的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传播方式,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并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

短信交际中的经济学分析

  一、短信的经济学效用

经济学上有效用一词。所谓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欲望满足程度。效用的有无、大小取决于消费者,短信火爆,说明这种商品的效用较大。为什么其效用较大呢?

在经济学角度看来,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与收益的,收发短信也是如此。发短信的目的也是为了使自己满足程度最大化,这就是收益。在发短信时自己的满足程度又取决于对方的满足程度。因此,收益就是接收者者的满足程度,收信者的满足程度取决于他()的需求与偏好。

一是定价合理。一条短信一角钱甚或免费比如移动的飞信,迅速以其低廉的价格为广大用户所接受。

二是短信的内容丰富,从政治、经济、文化、体育、节日祝福到天气预报、股票评述等无所不及。

三是短信交际的延展性。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流动性大大加强,面对面的亲身交流往往不可企及。而短信恰好就为这些希望能够经常交流的人们提供了加强联系,增进交流的机会。有些原本互相熟识的人,借由手机随身携带的便利,能够克服空间的障碍,继续维持彼此间的密切关系。这意味着在传统社会中,因迁往别处而被迫中断或空间距离过于遥远而自然中止的熟识关系,在当代的信息社会中,可凭借手机短信人际传播的特性得以继续和维持。

短信的效用能否实现在于其是否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问候短信,短信前有名字或尊称,后面有发发短信人的名字或谦称。这样的短信,自然让人感到亲切,让人感受到对方的关怀。有的人则采取群发短信的方式,同样教条式的问候,前面既没有接收者的名字,后面甚至没有发短信者的名字。两种问候短信的发送方式用的钱一样,但效用大不相同。前一种短信需要时间,后一种短信迅速、快捷,无须多少时间,尽管收短信不收费,但浪费了收信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二、短信交际的SWOT分析

沟通方式把不同层次的朋友区分开来,一般意义上的朋友可以通过发短信或邮件等文字方式实现沟通;进一步交往的朋友就要拿起电话或手机,不仅要知道他的信息,还要听到他的声音,这种朋友关系比第一种方式要递进一些;最高层次的交往是见面,不仅要有声音,还要看到朋友,隔一段时间就要见面的这种朋友,是更高层次的朋友。

短信VS 语音通话:在传统人际沟通中打对方手机,对方可能关机,也可能在忙不能接电话,也可能手机没电。这样,沟通就无法进行。但短信沟通则不受此限制,短信交往的好处是,不给对方造成打扰,通话的铃声总有一种强加的意味,文字则静悄悄送到你的身边;文字的短信不会一掠而过,如果哪一条短信珍贵,可以保留在手机里反复看看,反复感受,这是由文本短信的储存转发功能带来的。由于短信息服务中心在转发数据包时能自动存储信息,这样,如果接收终端不在服务区或者处于关心状态,信息在一定时间内将保留在短信息中心,而服务中心在这段时间里将按照一定频率向接收用户发送,直到对方收到为止,对方总能收到发送的短信。

短信 VS 网络聊天:用短信进行交流的双方可以不同时在线,甚至可以有一方不开机,这些都不妨碍交流的进行。只要在手机功能菜单上进行相应的设置,即使有信息到来时接收方未开机,但只要他一开机,该信息就会出现在他的手机上,并且信息内容不失真。因此,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看,短信沟通的效率要高于手机语音通话和网络联系,短信传播增强了信息传传递的有效性,这也是有人更爱使用短信的原因。

私密性强:家都看过电影《手机》,手机及手机号码是和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短信传播是点对点的传播,具有很强的私人性特点,追求封闭性。在传统的人际传播中,人们常常期待交流环境有较高的安全性,以保护个人的隐私,但限于种种因素,人们仍经常担心被偷听、偷看。手机携带方便,短信文字、图像等静态符号的传输可以不受环境的限制和影响,因此比面对面、电话、计算机等的传播更具私密性。

手机短信的社会角色跨越:短信可以超越空间传递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受双方由于阶级层次、身份地位等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紧张不安和焦虑,更有利于真实全面地自我表达。比如同一单位的人中,一般员工可能平时和高层领导打交道的机会不多,通过短信拜年这种沟通方式可有效跨越彼此层级上的鸿沟。

由上可见,短信交际作为人们普遍选择的联络方式,没有了电话交际中的尴尬、沉默、客套、没话找话,更不需直接见面的礼尚往来、彼此掩饰。短信几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减少了双方特别是发送方的交易成本

、短信交际的边际递减效应

大家在收发拜年短信时,往往最先或最晚接到的信息印象最深。其实这也可以用经济学的效用原理加以解释!当你接到第一个拜年短信时,心中还是会有一种自新鲜感,不管这个短信内容如何,也就是说这时候第一个短信的效应是最大!当你接收第二个短信时候这个短信给你带来的新鲜感就会下降,也就是第二个短信效益小于第一个短信的效应!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讲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当你接到四五百条短信特别是其间内容大同小异的短信,其边际效用已经是负的了!许多人也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收到别人的短信,不回,是怠慢;认认真真地一条一条回,又太烦太累;敷衍一下,又了无生趣;想原创短信,诚意虽足但文采不足,起不到应有效果;上网查或转发别人的精彩短信,方便过了头,连打字的过程都省了,转而形成复制+转发的形式,好似写文章用复制粘帖,虽然便捷,却逐渐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意义。不停地转发一些华丽的辞藻,缺失的是一份朴实的情感。大家在收到信息的同时无不发现,眼下复制、群发,不分对象地“天女散花”,让短信在翻来覆去的传播中变得索然无味。当一个人不断收到相同内容的群发信息时,相信谁也不会再觉得有趣了。当收信者收到来自不同人的同样的信息,有的甚至会一下子收到十几条一样的短信,那就不是欣赏而是厌烦了,正如第一个用鲜花形容美女的是天才,第二个只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了,这时短信差不多已经沦为垃圾短信,其边际效用已经彻底变成负数了。这也是我的切身感受,除夕之夜,我在新浪微博上就写下这种感受:“ #拜年短信,春晚#今又除夕,拜年短信以排山倒海之势扑面而来,发不胜发,回不胜回,但读来无趣,大多是转发而来,原创极少,发短信反倒成了一个负担了,就像春晚节目一样,总是几张老面孔,从主持人到演员,亮点极少,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分别不同对象,比如分别针对领导、同事、朋友、同学,我自己写了几条原创的拜年短信,水平谈不上太高,但肯定是独一份”,大家对春晚的微词也大多出于十几年一贯制的老熟面孔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效应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