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耶,非耶?M2增速调控深陷两难
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实践中,各国对M。、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历史经验证明,在我国以M1和M2为关键指标的货币供应增速的变化牵动着股指的神经,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判断未来股市运行轨迹变化的重要领先指标。M1增速持续向上,且与M2增速的剪刀差扩大,意味着企业资金活期化明显,资金面有力支撑股市。M1和M2增速的剪刀差能持续多久?流动性会否在2011年继续发挥其助推股市的力量?
根据1992年以来的经验表明,如果M2增速较长时间持续低于15%,如1999~2001年期间,GDP增速将会低于8%;而M2增速高于25%以上较长时间,就容易引发通胀,如1992~1994年、2009年;如果2011年贷款余额增速和M2增速双双回落到16%,GDP增速将回落到9.5%以下。例如,2001年—2003年间,中国M2增速16.6%,GDP增速为9.8%,CPI增速为1.4%,M2增速超出GDP增速与CPI增速之和5.4个百分点;2005年—2007年间超出2.8个百分点;2008年—2010年9月超出9个百分点。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与前两个时期相比,最近两年的货币超发表现得比较明显,是因为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央行角度看,每年年初制订货币政策目标时,都会根据当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制订出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货币供应量增速,而这个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也是根据既定的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测算出来的。
目前,M2(广义货币)增速快于GDP增速与通货膨胀率之和是当前经济学界和广大民众对于货币超发的担忧依据之一,特别是近两年央行维持较低利率水平,使得银行储蓄被“毛”得太快的忧虑渐起。与GDP、CPI一样,M2与信贷增长的双目标也位列中国政府每年设定的系列宏观指标之中.但由于外汇占款等变量并非央行所能控制,这就加大了其货币政策的操作难度.
2010年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都超过2009年年底央行拟定的目标。
2010年12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供应量同比增长19.7%,高于11月末的19.5%
;而狭义货币M1增速略有放缓,12月份同比增长21.2%,低于11月份的22.1%。M2的增速超过央行去年定的17%的目标。
2010年12月银行贷款同比增长 19.9% ,高于11月份的19.8%。12
月新增贷款4807亿元人民币,高于普遍市场预期的4000亿元左右,但低于 11 月份的 5640 亿元和9月份的 5900
亿元。2010年全年新增贷款 7.95 万亿元,超出此前央行全年人民币 7.5 万亿元的新增贷款目标。
2011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刚刚结束的央行工作会议也显示,2011年信贷政策出现了较大变化,这将给2011年M2和信贷带来影响。
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行工作会议首次不公布今年的货币供应和信贷调控目标,而只是内部设定一个目标,即2011年M2增长16%左右,新增信贷为7万亿元;其次是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动态调控,以约束信贷投放。
由此看来,2011年信贷控制更趋严格,新增信贷目标料不会超过7.5万亿元,这将导致新增贷款规模下降。二是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积效应将对银行贷款能力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三是预计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放松,楼市调控下个人按揭和房地产开发贷款难以快速增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