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资者的天堂亦或地狱————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张20周年之际
(2010-12-19 21:11:54)
标签:
财经 |
人类步入文明社会已经几千年了,我们不敢妄言股票市场可称得上其间诞生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却是最能反映人间百态的场所——在世界上你再也不可能找到其他可以如此实质化人类所有情绪的地方了,牛熊转换,悲喜无常。
市场总是狂热而又残酷的,从1602年荷兰人开始在阿姆斯特河桥上买卖荷属东印度公司股票开始,股市就开始一次次地在投资者的身上划下伤口。从某种意义上讲,股票市场就是运行在涨涨跌跌、高高低低、真真假假、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时而狂追、时而狂抛之下,既是金钱与心智的较量,又现自我与本我的争斗,参入了人性与股性的角逐、主力与非主力的博弈之中,可称得上“金钱换股票、股票换金钱”的大型游戏场。人们哭泣、逃离、自责,然后伤愈、回归,然后再次哭泣,周而复始,甘之若饴。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也一直不能够终结这个痛苦的循环。
这个悲剧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因为股市是人世间最为矛盾的地方,狂放而拘谨,自由而禁锢,开放而私密,天才而愚蠢,乐观且悲哀。理论上的完全理性和信息完备只能永远接近,系统性风险内生于市场自身,积累、释放,然后爆发,最终投资者只能无力地看着自己的财富在市场的浪涛中随波沉浮。
在股海搏击的每一位投资者,无论是散户、中户、大户,抑或是手握巨资的券商机构,都不能违背市场的规律,违抗市场的选择。
在表现股市涨跌时,不知源于何故,18世纪的西方人选择了“牛”和“熊”这两个物种作为股市兴替的象征。因为在西方古代文明中,牛代表着力量、财富和希望,而熊代表着抑制狂热、消化自身、见机重生。人们渴望牛市永续,面对熊市只有无奈叹息,但熊市是投资者的治疗医生,教人们控制自己无止境的欲望,教人们怎样像熊一样,在必要的时候从喧嚣中归隐起来,耐心等待,冷静地思索并保持高度警惕,直到重生机会的来临。
自世界证券市场发展以来,既没有不涨的股市,也没有不破的泡沫。证券市场的历史一直行进在大幅拉升、泡沫形成、泡沫破裂、价值低估、价值回归、再泡沫的循环,这就是证券市场运行的规律。中国股市这一轮牛熊交替可谓波澜起伏,从2005年6月的998点攀至2007年10月6124点新高,又坠入2008年的最低谷1664点,中国股市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速降过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下跌幅度超过72%,市值缩水最多时达到22万亿。正当全世界以及中国股市阴云密布、遍地淌血的时刻,亿万投资者的股票被严重套牢,输了很多钱,有的甚至血本无归,无数股民的内心在哭泣…,仿佛做了一场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而梦醒时分,却仍在2000多点的沼泽地里痛苦挣扎。经过这一轮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之中。这一次牛熊市我们经历了上半场,下半场的走势又将会如何呢?回望过去,尤其需要勇气,我们更希望能够找到股市的病根所在,给依然遨游在股海的投资者以前行的力量。在华尔街的“靴子”落地之前,谁都不知道金融危机将会何时结束,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个凛冽的冬季? “牛市揽财,熊市添智”是最好的方法,当金融海啸袭来时,不妨让我们给自己进行一次金融知识的“充电”,整理总结反思自己过去的投资思路。当投资“春天”到来的时候,你就可以更从容地“播种”。
(选自本人一部书的序言)韩复龄 于2010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