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天的大幅上涨一扫过去两周的颓势,沪市量能也创出了阶段性的新高。关于反弹的原因很多评论总结为香港方面对于沪港通的态度柳暗花明又一村,再次引发券商以及中字头股票的集体暴动。个人认为主要还是因为阶段性调整步入了重要的时间窗口--第13个交易日。可以看看自7月下旬以来的这轮行情,每一次阶段性的上涨波段中:从起涨算起,第12或者13个交易日市场都出现了反向剧烈的波动。这就是江恩的时间周期理论所引导的羊群效应。证券市场投资很重要的一个准备工作就是要把握各种大众心理预期以及各种经典实用的分析理论共振点,然后总结出合适的品种参与。但凡那种口口相传了十多年的炒股理论,一定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有成功率很高的应用范围。 江恩理论被A股广大的散户投资者所熟知,所以有些分析技巧认真加以运用就会收到效果。时间周期理论就是一个典型。
近期随着上市公司陆续披露三季报,很多公募私募基金大佬们的三季度持仓也公之于众。虽然这都是滞后的持仓,但也有很多重要的启示。比如说伊利股份三季度再次成为基金第1大重仓股,很多偏股型的基金持仓分配今年前三个季度并没有发生变动,只是根据大盘的节奏来适当控制仓位,而基金选择3季度加仓伊利,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机构对于四季度消费防御品种的重视,从伊利目前的股价来看是具有相当高的安全边际,这个地方适当中线买入持有,相信会有一个很有保障的四季度行情。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私募一哥徐翔的重仓股,东方金钰,康强电子,方正科技。这也可以说明四季度来看高送转、定增及国企改革会是非常重要的炒作题材。
国企改革依然应是常抓不懈的主题投资,地方性最有改革潜力的龙头股可以持续性参与。比如渝三峡(重庆),首开股份(北京),广弘控股(广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