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红楼梦》的心理描写

(2010-09-19 15:04:00)
标签:

杂谈

浅谈《红楼梦》的心理描写

编者按:

《红楼梦》的心理描写是极其成功的,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心理描写与语言、动作、环境描写等血脉相连,意气相通,真正做到了有机结合,成为《红楼梦》艺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且形式多样,异彩粉呈,有自己明显的艺术特色。它们共同服务于塑造形象、发展情节、突出主题、完善结构这一目标,成为作品艺术魅力构成的重要因素,真可谓“红梅白兰,摇曳多姿;工笔写意,皆能生花”。

以前认为司汤达是心理描写大家,通读此文,顿觉曹公亦如是。文章立意较深刻,层层递进阐述,论证有理有据,分析亦较到位。作为《红楼梦》之评论,在红学家面前,或者此文会显得肤浅单薄,但对于众多爱《红》者,此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一读,细读、深读。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红楼梦》的艺术性不仅表现在结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环境描写、浓厚的文化色彩、浓重的悲剧氛围,更体现在她所塑造的一个个耀眼的人物形象。而为此进行的心理描写,与其它诸方面紧密结合,为凸显作品的艺术价值,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对作品中心理描写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刻认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提高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至关重要。本人才疏学浅,不揣浅陋,愿抛砖引玉并求教于方家。

在《红楼梦》所有的艺术要素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塑造人物形象无非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心理。心理描写在作品中所占得比重仅次于语言描写。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红楼梦》里心理描写近200处,几乎遍布于每一回。心理描写在塑造形象、突出主题、展开情节等方面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心理描写的主要方式

提起心理描写,一般人总狭隘地理解为直接描写,如×××心中想道:“……”。但笔者认为这是片面而肤浅的认识。在《红楼梦》中,心理描写的方式不仅仅表现为直接描写某些人或某人的心理活动,还有间接描写。如转述、写景展示人物心理、通过写梦写心理,呈现出“红梅白兰,摇曳多姿”的动人景象。

一、直接描写。就是让人物自己把他(她)的内心活动表露出来。此类描写在作品中最多,主要形式为×××心中纳罕:“……”,或×××心中想道:“……”。如第二十六回中宝玉听薛蟠说一幅春宫画上的落款是“庚黄”,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哪里有个‘庚黄’?”。短短几句,就直接表现了宝玉考虑到薛蟠文化程度不高,很有可能是认错了落款人名字的那种怀疑心理表现了出来。直接描写的好处是作者让人物自己来“展示”其内心活动,既节省笔墨,又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这种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贾宝玉的多情善感、寻愁觅恨,王熙凤的阴险毒辣,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孤洁自傲等多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刻画。由于此类描写比重最大,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二、间接描写。即不让主人公直接出来“说”内心话,而是通过描写与其有关的事物来展示其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间接描写的方式又可分为转述、写景、写梦、写动作等形式。

1、转述。即通过作者的转述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如第四十四回中:“凤姐正自愧昨日酒吃多了,不念素日之情浮躁起来,为听了旁人的话无故给平儿没脸”。这句话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是通过转述实现的,也是一种概写,凤姐当时具体的自愧心理肯定不会就是这么简单的几十字。但通过转述来概写其心理是作品的需要。王熙凤不是一个注重反省的人,相反,在贾府中仰仗贾母的宠爱,一直唯我独尊,甚至飞扬跋扈,不可能有很细腻的心理活动,要不她就不是王熙凤了,所以用转述的方式来概写其心思就显得很恰当。其他如第一零三回中雨村在茅庐中见道人时的心理,薛姨妈见贾母有提亲之意时的心理等均属此类。

2、通过人物作品来实现“不写之写”。人是感情动物,其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表现出来。对知识分子来说,把自己的情感和心思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加以抒发和表达就是一种途径。所以通过分析人物的文学作品便能把握其心理。如第七十回中作者为我们安排了黛玉的《桃花行》一诗。通过认真研读,我们就能捕捉到关于她心理活动的一些有效信息。“桃花帘内春妆懒……帘中人比桃花瘦……庭前春色倍伤情……凭栏人向东风泣……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泪干春尽花憔悴……寂寞帘栊空泪痕”。这些诗句向我们提供了黛玉这样的心理情况:以人喻花,触景生情。春花之易落如自己之易亡,并为此而伤感流泪。实际上是达到了人花合一的极致境界。难怪宝玉读后便“滚下泪来”!同样当我们仔细揣摩了二十七回中黛玉的《葬花辞》后,也能深切体会到她在贾府中遭遇的“风刀霜剑严相逼”,以及悲春、自怜、孤苦之心思。

又如宝玉的《芙蓉女儿诔》这篇祭文,同样是他丰富内心世界的全景式展示。文中回忆了他与晴雯相处的美好时光及晴雯所受的误解、冤屈,又写了晴雯死后的凄凉和自己的落寞、孤苦,表达了对晴雯的深切怀念。读后确实让人感到荡气回肠、肝肠寸断!宝玉对晴雯的深情由此可见一斑。赞扬、留恋、遗憾、愤怒、无奈、祝福、期盼……均在其中。

此外,宝黛等人在一起吟诗中的不少作品,其实就是诗作者自身的写照。如黛玉的《咏白海棠》一诗,就表现了她聪颖机灵、高洁、哀愁、深情的性格,白海棠就是她孤标傲世的旗帜。

3、通过写景来来表现人物心理。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通过写景能反衬人物的内心情思。如一零八回“宝玉进得园来,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色久经剥落……”此处明写景,暗写情,实则情景交融,刻画了宝玉当时一切感受:不料短短时间内,晴雯屈死、家道败落、黛玉仙逝……原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观园竟破败如此!通过写景来写心理活动的地方虽不多,但情景交融带来的艺术震撼力是巨大的。也许有人会说写景就是写景,不能和写心混为一谈,但我认为写景和写心其实很难剥离,不能教条地理解。

4、通过写梦写心理。梦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幻化和延伸,通过对人物梦的解读,可使我们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八十二回中,黛玉做了一个长梦。梦见雨村接自己回去成亲,自己不信认为是凤姐混闹。又见邢、王二夫人神色诡秘,她便去求贾母留下自己,而贾母却置之不理。她又去找宝玉理论,而宝玉又向她贺喜,后又剜心让她看……根据此梦的内容,我们可以断定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心理:自己寄人篱下,所能依靠者,唯有贾母,但真正到了婚配的关键时刻,恐怕贾母考虑的首先是自己的孙子,外甥女与她之间毕竟还远了一层。宝玉虽然与自己情深已久,但到最后我俩能否婚配很难预料。我看王夫人、邢夫人亦不象有选择我的意思……通过写梦,把黛玉最隐秘的内心世界表露无遗。通过写梦写人物的心理虽属少数,但却是一种全新的手段,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总之,《红楼梦》的心理描写是多形式的。多形式的描写使其呈现出红梅白兰摇曳多姿的景象,这正是《红楼梦》和其它名著的不同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