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内蒙古夏令营鄂尔多斯游记攻略 |
分类: 【祖国】大陆 |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每年七、八月举行的“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和射箭,
如今,“那达慕”不仅仅是大人的专利,小朋友也可以参与其中!
这个暑假,我带着小宝石来到了凉爽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参加了鄂尔多斯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鄂尔多斯少年那达慕”亲子研学训练营,与蒙古族孩子交流玩耍,感受蒙古族文化的魅力,学会信义、勇敢的精神成长,感觉超级适合现在的都市小朋友。
DAY
1,成陵和蒙古源流里感受蒙古族文化和历史。
鄂尔多斯的第一站,孩子们一起走进成吉思汗陵以及蒙古源流,
聆听“一代天骄”的传奇故事,在历史遗迹的边缘,沿着成吉思汗铁马征程的辉煌,带着蒙古文明和历史传奇,感受700余年间蒙元文化的变迁与辉煌。

成吉思汗陵,简称成陵。
是蒙古帝国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的衣冠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

从蒙古族民族心理来说,成吉思汗陵是圣地,是“全体蒙古的总神祗”。他已经根植于每一个蒙古人的内心深处,成为蒙古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成吉思汗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发而起,以惊人的胆略、恢弘的气度、百折不挠的精神顽强奋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缔造了现代意义上的蒙古民族,同时也为蒙古族人民树立了极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所以,来鄂尔多斯,祭拜成吉思汗陵就是整个行程的第一站!

蒙古族的导览叔叔一路生动的讲解,把深远的历史讲解的浅显易懂。
敖包,蒙语:路标,原意就是路标,每逢十几里就有一个敖包。用途也主要是在茫茫无际的大草原的比较高的地方,用石头堆积起来的石堆。有的上面插上椽子,拉上彩带。
当人们远远看到敖包,就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起路标的作用。按当地的风俗习惯,人们路过敖包的时候都要拣上一快石头放在上面,本来是为了不让敖包的石头散落了,日久天长,那敖包越来越高越大了。后来却越来越神秘起来了,大家都开始崇拜它,人们拣个石头放在上面许个愿:据说是愿望会成真。

入乡随俗,所有的孩子们都顺时针围着敖包转三圈,将哈达系在敖包上。
再往敖包上放一块石头,许一个心愿。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敬献哈达也是蒙古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礼俗,和藏族不同的是,蒙古族的哈达是蓝色的,接过别人送上的哈达后,要挂在左手上,也与藏族挂在脖子上的习俗不同。

百善孝为大,“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
从小教孩子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和给予,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献上哈达,“孝亲”小巴特儿养成记~
同行的大孩子主动担任起“家长”的角色,照顾小一点的孩子,让人感叹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展示出的成长和变化让人惊喜。

蒙古源流~
蒙古源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8平方公里,分为9大区域,18个主题板块,涵盖蒙古族各大历史时期、各种人文景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态。园区中分为蒙元历史文化展示区、影视旅游区、娱乐体验区和文化创意区四大板块,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呈现700多年前元朝盛世与世界文明交融的历史缩影。

小朋友们排队前行~
小宝石,看到你快乐成长,我们由衷感到:无论我们多累,都是值得的~

鄂尔多斯,这一片成吉思汗眷恋的地方,“长生天、英雄地”蒙古人的信仰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片土地上,用一条文化轴线,展现了不同的成吉思汗。而崛起的这座蒙古源流城,开始让蒙元文化生根发芽,开始波澜壮阔的向前行进,成为了蒙元文化全景展现的先驱。
下午的活动安排是先听绘本故事,然后大家分角色,以话剧的形式演绎。
一起排演话剧,让同行的小朋友们迅速熟悉彼此,而记住台词和动作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活动吸引来了鄂尔多斯电视台的人来拍摄,之后会在电视台播出哦!




这个夏令营活动很赞的一点,家长只是在一旁监护,所有的行程都是由专业的老师带着,作为带娃的旁观者,会感觉特别特别的轻松。

夸他吧小孩子就是要夸奖才会长大呀~虽然妈妈希望宝宝慢慢长大。


活动方还请来了马头琴乐手,给孩子们演奏蒙古马头琴名曲。
DAY
2,博学小巴特尔:鄂尔多斯博物馆和非遗剪纸。
造型独特却承载着博大精深文化的鄂尔多斯博物馆,将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陆”到现代都市鄂尔多斯的发展演变,一一展现在了小朋友们眼前。远古时期由陆转海、由海转陆的海陆变迁演化;几千年中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兴衰更替,沉淀着浓厚的文化底蕴,静静的等待着后人来发掘。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前世今生的聚集地,从这片土地第一次有人类踏足的痕迹,到文明火种的萌发。一草一木、一砖一器都忠实地记录着历史的变迁。
走在博物馆,任岁月在身边飞逝,在参观中学习两千年来北方草原文明的恢弘印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的书本知识储备,更应该投入到真正的环境中,体验生活、感知生活,用生活的触角,探知这方天地的奥秘,进而通过正确的个人认知引导,形成青少年健康的价值观。


内蒙古古生物展~
在讲解老师的生动讲解下,小朋友们对鄂尔多斯蒙古族的发展历史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的提出问题,原来,在正确引导下,小朋友们其实对历史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在参观完这个展览后,瑄瑄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布置了任务,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去寻找不同的东西,以检验刚才小朋友们是否有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博物馆结束后,又来到当地有名的蒙古传统服饰店。
如果说博物馆中的服饰只能远观,那这里的多彩服饰就可以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了。

华贵精美而内涵丰富的蒙古族服饰店,向孩子们展示了传承至元代蒙古宫廷服饰文化精髓、尽显高贵典的鄂尔多斯蒙古族服饰;简洁粗壮、热烈奔放的鄂尔多斯民间剪纸,让孩子们知晓了鄂尔多斯文化的传承与多样。



蒙古服饰初体验,浓浓的草原style~
老师没来,先画一会儿画~
原来以为的“不可能的任务”小家伙们各个都完成的很好,比起坐在电视机和游戏机前面的暑假,这样的丰富有趣的研学体验明显更好很多,不是吗?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正确的引导和陪伴。
DAY
3,勇敢小巴特儿:鄂尔多斯大草原,男儿三艺:摔跤,骑马和射箭。
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鄂尔多斯大草原!
自古以来,在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体育盛会上,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射箭)的竞技比赛,这将蒙古族男子的智慧,力量,豪放展现的淋漓尽致。
自古以来,在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体育盛会上,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射箭)的竞技比赛,这将蒙古族男子的智慧,力量,豪放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宝石及同学们今天集训学习了一整天,明天就要和蒙古族当地的小巴特儿比试,不知道谁能赢呢?
据说摔跤运动是长跑、杂技、举重等多种运动项目的综合,经常练习的人,肌肉重量可达到体重的40%,十分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发育。

射箭,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
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

射箭需要精神的全力集中,张弛有度,同时考验孩子的力量的专注。
自古以来,蒙古族人民就对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草原上有这样的谚语:“蒙古人夸马,木匠人夸锯”,“要看小伙子本领如何,先看他骑的马”。
其实,大草原本身就是孩子们的娱乐场,抓蚂蚱这种感觉是80后小时候都会的技能,现在的孩子早已经不会了,甚至很多连蚂蚱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让我惊奇的是,小宝石还和同行的小哥哥GET了抓草原沙蜥的新技能!

草原沙蜥(无毒)有类似草原土地一样颜色的伪装色,而且移动迅速,想要抓到真是不容易呢!


草原的日落,美醉了~

让我惊奇的是,小宝石还和同行的小哥哥GET了抓草原沙蜥的新技能!

草原沙蜥(无毒)有类似草原土地一样颜色的伪装色,而且移动迅速,想要抓到真是不容易呢!

成长就是这么奇特,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孩子需要的是陪伴,是肯定,给他们更广阔的天地,他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不要埋怨现在的孩子们只喜欢玩游戏,看电视,娇气,脆弱,其实是我们没有给他们创造更多的选择,没有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远比游戏和电视精彩,其实只要给他们提供更有趣的东西,他们当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世界如此之大,一定要带孩子们去感受!

草原的日落,美醉了~
DAY
4,信义小巴特尔:你是我的好安达!
最后一天,迎来了活动的高潮:汇集10组当地家庭与区外10组家庭的少年那达慕大会!真正回归“那达慕”的本意,既是一场娱乐的盛会,更是一次塑造坚毅、勇敢、信义的“小巴特儿”的盛会。
像是这一次游学的结业考试,其实却是一场庆祝知识丰收、安达丰收的游戏,孩子们通过那达慕盛会,在进行比赛和游戏的同时,又一次将此次旅行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和实践。开阔眼界与思维、学习知识与技能、收获朋友与快乐,在这短短的的四天旅程里,小朋友们却收获满满。

交换小礼物~
一路行来,在与学校教育情境不同的生活场景中,孩子们从蒙古族民族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演变,到技艺传承、草原情怀等都形成深层次的体验和认知。
而在这些看得见的民族文化、美食、服饰、男儿三艺等内容体验、学习的同时,“少年那达慕”这段旅程更有看不到的精神的养成。
“结交小安达”的团结友好与信义,拜师学习剪纸、男儿三艺、熬制奶茶的求知与博学,骑马、摔跤的坚韧与勇敢,为父母熬制奶茶、敬献哈达的感恩与孝亲,爱护草原环境、维持草原环境卫生的环保……这些将会是此次“少年那达慕”孩子们最宝贵的收获。
刚刚返程,已经开始期待明年的“少年那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