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太多的东西都具有欺骗性,比如,政治家们都喜欢隐藏真相,对大众很少透露事情真实的一面;比如市场在底部还会欺骗不少投资投机者还会下行,让不少人从高处买低处卖(如巴菲特所言,市场越涨风险越大,而越跌风险越小。不少人背道而驰)。比如,中央银行行长也会对其政策目的半遮半掩,真假难分。世界上没有绝对独立的中央银行,即使是美联储也一样,必须同国家财政部共同组成国家核心经济政策。但是,数字和客观规律(比如自然科学,比如经济)不容欺骗和践踏。
比如美联储的QE3,OT2,以及以后的跟进行动,虽然注入了流动性,压低了长期利率,但对信用扩张有什么作用?最近美国的信用扩张几乎全仰仗联邦政府的学生贷款,学生贷款余额到了历史性的1万亿美元左右。否则,加上影子银行在内的全社会信用余额还在跳水。这也说明,在某种情况下,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的作用还是有一定限制的,这可以从日本20几年来的历史说明。
以前的文章曾经谈到,美联储持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国债以及机构债,特别是在远端(10年期以上)。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如果美联储在OT年底结束后不继续购买国债(短债已经被置换完了),那么就是美联储的QE以及OT政策的一个转向,也即宽松政策在进入尾期,资本市场的反应不会太温和,因为同时财政悬崖是确定的事情,不确定的是这个悬崖到底是怎样的具体形态(缓和还是陡峭,幅度大还是小)。那么极可能全球大量资本涌入安全资产比如美国国债,这时美国国债供应相对来讲也是偏少;同时,美国形势的急转将把其他地区也带入萧条,特别是依靠美国的地区,比如前文讲的日本和中国;更不用谈正在泥潭里的欧洲。
所以说,美国财政悬崖的影响意义非凡。而且从多方面来讲,都是有利于美元。如果美联储把超额储备金利息降到0,理论上讲各大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会为追逐一丁点利润而尽量把这些超额储备金贷出去,但是,(1)这些超额储备金的成本本身就超低;(2)在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时候,银行还有多大的风险胃口?或者,谁需要这么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在如果中国央行以及中国财政部不跟进的情况下。(3)美国经济特别是实业界大幅消减资本投资(Capex),本身是为不确定性准备,这本身也拉低了美国的经济增长;而且,这是一个负反馈循环。(4)大量公司已经通过超低利率从债券市场融资,高收益公司债券包括垃圾债发行量都相当可观,所以这些公司不需要大量贷款;(5)QE3对房地产的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美联储等直接间接倡导的REO-to-Rental(买下不动产以出租)给房地产的复苏(到底是不是复苏目前还有争论)提供了不少动力,不少个人以及机构都曾超低价大量购买银行回收的房产,但是,最近这样的早期机构投资者Och-Ziff(AUM 310亿美元)就开始转向抛售早先购买的大量此类房产,因为所产生的现金流并不及预期的理想。之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私人部门的平均个人小时收入年增长率几乎下降到60年来的最低,也即美国消费者的收入开始与房价或者租金在拉开距离,即使相比于2007年房价已经大幅下降。所以,QE3的作用极可能远不是预期的那样理想。比如Och-Ziff这类投资者最先嗅到机会,但不容怀疑的是,也会最先嗅到此类市场的危险。
另外,大量资本在流入香港,这是不可否认的。香港的银行经理都可以证实这一点。所以,如果是市场参与者,不要站在错误的一边。有时候分析全面原因是困难的,因为抛开公开的经济因素,很可能不少资本或者背后的机构知道的政治以及政策信息远非一般人想象。比如今天,在美国股市大跌跳水之后,中国股市表现平平,但是香港恒生指数仍然收涨。Follow the money才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