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得益于危机

当前发达国家的通病就是债务泡沫,这本身是由财政政策失控而来;而不少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对此病免疫。所以,美联储QE政策后半期可以看到债务危机之火在发达国家渐成燎原之势,烧偏欧洲大陆,同时可以看到其他地区类似的星星之火,比如日本,印度,美国等等。所以,从全球来看,债务危机几乎贯穿大多数经济政治具有重要性的国家,而危机还将继续下去,经济将继续受到打击,经济动荡加上政治动荡以及地区局势动荡直到新的平衡点。
对于目前的债务危机,各方开出的药方都指向一个方向:紧缩。在欧元区,德国要求边缘国家在接受救助的同时必须整理其财政政策;同时,评级机构也实时的给主权债务降级,如果主权国家没有往这个方向走的话。西班牙主权债务刚被标普降级到BBB-并且展望为负面,因为西班牙在尽量拖延寻求救助以及附带的财政紧缩。
同时,标普也瞄上了印度,称如果其不紧缩财政,很有可能在未来调降印度的信用评级至垃圾级,理由是印度政府预算赤字庞大,未能实施有助经济增长的改革措施。印度的信用评级已经是BBB-,即投资级当中的最低级。当然,标普的行动也同时在帮助美国的跨国公司打开印度的大门。这样的作用在今后会真实体现出来,因为目前印度还对跨国资本的投资有相当的限制(对其本国涉及人口众多的中小企业以及原始的手工作坊式企业冲击太大)。而印度刚刚推出刺激经济增长及削减支出的改革措施,减少燃料补贴支出,放宽外商投资航空业、零售业及广播电视行业的限制,但随之而来的是抗议浪潮。印度多年来贸易逆差,中央银行印钞过快(部分支持政府财政),通货膨胀高,如果评级机构迫使外资出逃(外来资本历年来对印度的国际收支平衡相当重要),印度要么加速印钞,通货膨胀再上一个台阶,政府垮台,要么紧缩财政,陷入真正的衰退,同时被迫开放市场给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企业进行廉价收购后者扩张。这些,都是国际经济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重要套路。只是,这些国际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是放长线钓大鱼,为短线者看不懂。
拨动地球仪,看看美国企业在做什么。Gluskin
Sheff的经济学家David
Rosenberg做出的美国企业核心资本开支(core
http://s7/middle/69e715d2gcbbf1a1f7db6&690
同时,资料显示,美国非金融企业手中的现金及等价物绝对值到达了历史最高,相对值(相对于GDP)到达了二战以后最高,即达到1.4万亿美元。
http://s6/middle/69e715d2gcbbf2b2cd9b5&690
必须明白,当前的零利率环境几乎不会给这样巨大的现金量带来收益(考虑到通货膨胀收益率甚至为负),而这些企业也没有拿这些钱投资项目,他们在等什么?当然,通货膨胀可以刺激这些闲得发慌的天量资金,但通货膨胀在全球去杠杆的环境下被带上沉重的脚镣。更合理的解释就是在全球危机再次大爆发的时候廉价收购,因为那时信贷会严重紧缩,只有这些(美国)企业手中还有用不完的钱,而不必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何况那时候金融机构会大幅收缩信贷以应对自身危机。当然,这部分资金中并非全部来自企业盈利,但即使来自债券市场的融资,历史低位的利率或者历史低位的成本对这些美国企业来说根本不是负担。美国企业感谢美联储,感谢伯南克,感谢奥巴马。
在这债务泡沫中最壮观的是日本。对日本的分析,以前也比较全面,鉴于时间,只能下次另外写文再谈一些补充内容。
PS:很多人关心的中国股市,坚持以前分析的2000点为短期底的说法。但是,不用有太大的不切实际的希望,除非再有巨大的投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