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简短看法 - 中国以及欧洲(Update)

(2011-10-20 22:03:24)
标签:

杂谈

先看看国内吧:

1.中国部分省市允许发行地方债务。这是地方性的财政宽松政策,应该被理解为货币的定向宽松(在法定货币体系fiat currency system,国家的支出实际上是不看其税收的)。很大部分为银行购买,然后商业银行通过再贴现等(类似Repo或者就是Repo)从央行获得新资金,也就等于央行给经济注入新资金,或者印钞。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信号。类似的,巴西都降息2次了。不认为上层在目前经济状况下还能稳坐泰山,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对中国的货币运作研究不多,但道理应该差不多)


2. 欧洲,主要是本周末在布鲁塞尔的首脑会议。市场目前的表现就像一个精神错乱患者。一条消息从一个源头出来,没过一会另外一个源头又出来否认。市场 (西方股市,汇市等) 跟着大幅忽上忽下,多空双方的神经都绷得相当紧。主要问题是怎样增大EFSF的能量,以及银行补充资本金(bank recap)等。EFSF的资金本来就是又各国担保发债而来的,还要杠杆上加杠杆担保意大利西班牙的国债发行。效果是会顶住一阵子,但不会很久。至于银行补充资本金,如何运作,还未有定论。为了个人利益,银行愿意出售资产来补充;如果求道EFSF,有很多限制,比如不能发Bonus。个人认为,欧洲首脑会议应该会拿出初步符合市场预期的方案。在欧洲首脑会议决议出来之前,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有时间再详细一点。


有些基本概念要清楚,一般来讲任何信用/债务的创造本质上是货币扩张性质的,不管是什么债务或者贷款(除了涉及到央行,那种情况要具体看)。意义是多方面的。地方政府通过土地作为进钱的主要渠道,还是通过发行地方债券,对地方政府影响不大(如果是同一数量级的话)。都是地方债务,而且发债还没有实物资产支撑。反正中国的地方政府在财政或者债务上历来就是不负责任的。这个能抑制房地产吗?银行的房地产相关贷款真的抗风险能力强吗?至今还没有看到有人详细分析一个银行,也即没有结论。问题在于经济以及金融是一张网,关注某一两个节点不能说明你的全局设想就对。房地产作为资产的一种,其下跌是孤立现象吗?基本不是这样,特别是房地产领跌的时候,其他很多资产会联动下跌。那么银行贷款的那么多抵押物是不是跟着贬值,银行的资产状况急剧恶化,银行为了减少损失会(1)回收贷款(2)减少信贷,等等。一旦出现这样的苗头,信心全失,要挽回不容易。况且,房地产的下跌极可能引起资产负债表式的收缩,如同日本以及当今的美国,消费将更萎靡不振,那么经济的唯一依靠就是政府支出。在当今M2高如云霄的时候,政府的大规模赤字支出就等同于中国的量化宽松,也就是大规模印钞,到时候什么结果不用我讲了。所以如果仅仅把房地产看成孤立的单一的问题,那么任何解决方案出来的时候也是其死亡的时候(Death on Arrival, or DOA)。


10月24日:总理在广西的讲话,一是强调房地产调控的成果;还有一条是强调要增加就业。实际上,这两条放在一起几乎就是互相排斥的,或者矛盾的。基本不可能在大幅紧缩的时候看到就业的增长,也就是要增加就业,就得追求通货膨胀(极端的例子就是1920年代德国的魏玛时代恶性通货膨胀的副作用是几乎零失业)。不知他是否话中有话,还是处处“两难”。


++ 10月26日:总理的种种表态应该是在为宽松做铺垫,但不会一步到位。准备金率很有可能下调。税收政策会逐步改动,但到底怎样以及效果怎样还有待观察。要知道,主权国家的税收就是政府从实体经济中抽走货币,也就是说税收的底层本质之一是辅助的货币工具。(很复杂的概念,在此不深究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