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观展之四/何以中国/河南夏商周展

标签:
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宅兹中国观展 |
分类: 纪实活动 |


展览名称“宅兹中国”来自于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提及周成王营建成周(今洛阳),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隐含着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引此作为展览标题,意欲反映河南在三代文明持续演进中的突出地位及其对于阐述“何以中国”的重大意义

夏:禹贡九州,奠定了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雏形,邦国林立从多元走向一体。公元前21世纪,大禹之子启继位,推举联盟首领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代替,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代共历14世17王,前后四百余年。中原地区与周边区域的交流融合孕育出共同的礼乐制度。河南境内发现的一系列具有王都规模的城址和大型聚落,揭开了夏代历史的神秘面纱。

二里头遗址VM1出土的夏代晚期网格纹鼎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也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其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





跽坐人形玉佩


刻辞卜甲




司母辛觥
妇好鸮尊

周:周原是商王朝西部的方国。周人始祖后稷,善于农业耕作。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史称“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史称“东周”。西周共历11代12王,东周共历25王,前后共八百余年。

镶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宫廷礼仪用青铜酒器、乐器,仪仗用青铜武器,以及传统的玉礼器,是等级制度和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构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礼乐文明。



镶嵌绿松石神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