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节浦东美术馆观展

标签:
上海浦东美术馆女神节参观 |
分类: 纪实活动 |


一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就是个大型装置《天书》,耗时四年,以活字印刷术的重组形式,制作出一百二十套“典籍”。由于借鉴汉字的构字规律,雕版和印刷工序极致讲究,面对这些精美庄重的“大书”,人们的阅读欲望在观看中被调动,但同时因为内容的抽离而陷入思维困境。


《A,B,C...》是用36个放大的陶制印刷字模组成,把汉字与罗马字母拼音时带出怪诞字义。

《后约全书》是将旧版新约全篇与一本当代通俗小说里的每一个词交错排在一起,只有跳过每一个字去读出其中一篇的内容。真是脑洞大开,有意思吗?

《英文方块字教科书》将形似中文字、实为英文的新书写形式介绍到世界各地。这种书法的每个字母仅有一点笔画风格的变化,而这微量的变动,使整个思维体系发生改变。这既熟悉又陌生的转换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将东西方文字之间的差异“和解”。


通过《烟草计划》可以看到,当面对丰富到让人容易无从下手的创作题材时,媒材的选择被果断地限定在制烟材料内。工作价值来自对烟草不带主观判断的切入,把它们看成无属性的材料时,思维和视界才可以无限展开,若总带着道德和利害关系的评判,就看不到其真实的部分。





《背后的故事》是出现在空气中的一幅光影绘画,画面不是由物质性颜料调配和模仿的立体效果,而是通过对光本身的调控形成的。

清代的《芥子园画传》可以说是一本描绘世间万物的符号和偏旁部首的“字典”。想当年开始学画画时就是按《芥子园》来临摹梅兰竹菊,实际上“拷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字写生》系列面前,观众可以直观体会这份质朴。当徐冰身处于山水之间时,面对真的山写“山”字,在近水处写“水”字,以字符组合成山水画,这可以被称之为书法,也可称为绘画,又可称为一篇文章。

40年前,在故乡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工作的蔡国强来到上海戏剧学院学习舞美设计,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艺术,也从这里,他走向了世界。
蔡国强表示,自己能一路远行,得到世界各个地方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接纳,是自己把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文化遗产,把不同文化的先辈都作为自己的前辈来尊重,因此得到了大家的理解,我想做的事情跟他们的艺术是共鸣的。

对话中国文化精神的《柏风 》

对话宇宙的《银河峡谷: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五号 》

蔡国强2020年所做的《银河峡谷》、《宁静的地球》《人类的墓志铭》等巨作,带有明显的水墨风格,还显露了他的书法才华,在爆炸过的宣纸上题了数百字的长跋,显示了文化上的自信。




对话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庞贝研究:大力神》

对话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庞贝研究:雄狮》

对话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庞贝红》

蔡国强对话巴黎圣母院哥特玫瑰窗的 《黑光No.1》

对话中世纪《蝙蝠的眼睛》

蔡国强对话达·芬奇的《鸟与鸟的手稿 》


对话意大利文艺复兴《野玫瑰》



在《梦游紫禁城》中,蔡国强邀请家乡泉州的工匠用了5个月时间雕刻出汉白玉的紫禁城模型,然后到湖南浏阳进行烟花“洗礼”,由此成为一幅立体彩绘作品。运用VR技术,观众在现场可以戴上VR眼镜,跟着艺术家做一个梦,在梦里欣赏一场年代遥远的紫禁城烟花盛典。真遗憾,这里需要排队未能领略到紫禁城的烟花
来自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跨越千年的珍贵文物,将与来自“弗朗索瓦·施耐德基会”的当代艺术在浦东美术馆相遇,诉说“水”的艺术展——《水之域》。
水,生命之源,也伴随着人类文明之起源。数千年来,“水”这一主题成为了无数工匠和艺术家们设计与创造的灵感来源,如果把它们收集起来,会是怎样的呈现?新西兰毛利人的传世之宝——护身符坠饰

走入展厅,整个人仿佛便置身于蓝色的水域中,时而轻盈灵动,时而悠然静谧。

一件件珍贵文物和作品款款而来,揭开几百年前美洲阿兹特克文明的神秘面纱,追溯皮划艇的历史起源,解密 19 世纪世界各地形状各异笼子的真实用途。

西班牙沙哈.弗雷尔的《垂钓灵魂》,提出人类大量捕捞实际上是破坏了自己的灵魂!

来自尼日利亚.努佩族的《罐子》

来自土耳其.伊兹密尔的头饰及浴袍,还有浴桶和浴鞋

100多年前中东繁荣的洗浴文化,与伊朗河流现今干旱的影像形成鲜明的反差,1000多年前的墨西哥神瓮碎片、精致的古代非洲陶罐及太平洋群岛的独木舟,携手“水晶之墙”“盐之星球”等当代艺术作品。

来自法国的《鸿沟》由16幅石墨化组成,缝隙的出现,创造一个断裂的空间,预示着无与有的共存。

400多只水滴组成了《泪墙》,闪耀着微弱的光芒。

来自法国的《托举海洋》,依据艺术家的想象,尝试托举大海纤薄的表面

马里巴马人的创世神话契瓦拉,其面具以抽象的方式展现羚羊,祈求宗族的生存与繁荣

在中西非随处可见的《水神》---水之母。水神反复无常,不可预测。

新西兰毛利人《独木舟船尾》。他是神圣的,充满了神力,信念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