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5,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给我们的启示

(2016-01-13 00:24:18)
标签:

转载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强调抽象知识和概念的传授,而忽视了对感知觉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所激发出来的鲜活感受常常被抽象的课本知识所淹没,在生活中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能力远没有得到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教育在有意无意之中遏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其实,所谓的“知识”有两种类型:便于与他人沟通或交流的“言语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以及无法用言语与他人沟通的“意会知识”(tacitt knowledge)。尽管人们普遍重视“言语知识”,实际上任何人的“意会知识”远多于“言语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客观事实。在阿恩海姆看来,视觉思维之所以具有创新功能,就是在视觉意象的诱导下,可以把“意会知识”向“言传知识”转化。
   视觉思维的特征表明了人类认识活动的感性与理性之间内在的交汇与融合,揭示了人类创新思维的基本内涵。阿恩海姆的这个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确立了知觉和思维之间的统一关系,还指明了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重视对学生视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科学地运用视觉思维及其意象的创新功能,这是教育工作者要研究的课题。

    重视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特别是视知觉能力,就是在开启“心灵的眼睛”——人类探索未知、发现新事物、创造新天地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而这种素质的培养更多的是一些看似无用的人文、艺术课程来承担的。《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中的一段话点明了其中的原因:“计算机将运用前所未有的方法收集、修正、处理数据。更新的软件将以不可思议的新颖方式来计算、分类、概括、写作、编辑、构图以及呈现知识。但是,使我们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是这一最有价值的禀性——那是一种能力:恰当地调整、表达及把情绪引入艺术(如音乐、表演、运动、绘画和设计)中来的能力。”⑥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零点项目》(Project Zero )对现实中的国内教育颇具启发意义:
    冷战初期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先于美国83天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在当时不管是国际还是美国国内舆论上,都对美国政府尤其是高等教育部门产生了巨大压力。舆论认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科技人才上出了问题,没有培养出像苏联那样一流的科学家。美国教育界对此经历了十年之久的反思,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一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版的。限于笔者手头资料,阿恩海姆是否直接参与了课题组的研究活动不得而知,但哈佛大学课题组的研究结论与阿恩海姆的观点却是一脉相承的:美国科学教育的硬件是世界一流的,之所以没有培养出像苏联那样一流的科学家,问题不是出在科学教育上,而是艺术教育上的问题。事实上美国的科学教育与苏联不相上下,而美国的艺术教育则落后于苏联,正是这个原因削弱了科技创造力。最后的研究成果集成于名为《零点项目》的报告中。所谓“零点”, 表示对艺术教育认识的空白。研究者决定从头开始。因此这个“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零,而是空白(nothing更为贴切)。哈佛大学的研究者用了20年时间一直在验证自己的观点:过去人们认为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完全不同,科学思维是逻辑思维,而艺术思维是靠形象思维。而研究者认为艺术思维也要靠逻辑,科学是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艺术过程同样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大脑的工作来讲没有区别。研究者认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互相弥补、互相促进,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
   参于《零点项目》研究工作的科学家超过了百名,投入了上亿美元的资金,出版了几十本专著,上千篇论文。研究者通过对100多个公立和私立的学校做实验,有的从幼儿园起连续进行20年的追踪对比,最终取得的研究成果对美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直接导致了美国国会1994年3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这在美国教育史上是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