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闲谈清代样钱

(2010-07-25 12:33: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清淡文集》(已完结)

什么是样钱?自从我收藏清钱以来就困绕着我,思索几年无果,终于忍不住想为此发一篇讨论帖,很想听听大家的看法,给我解惑。


下面我会引出一些泉界名家和部分清钱高手对于样钱的看法,给大家开阔眼界扩展思路,有些观点冒昧引用,特此致歉,如有不妥,请速告之。此帖为学术讨论帖,百家争鸣,观点无对错,集思广益,请大家尽兴讨论,望高手不吝话语,多多发言。感谢。

 

 

有关样钱的资料或名家论点简叙:(排名不分先后)

 


1.
样钱,就是由朝廷颁发或各省提供的符合法定标准,提供给铸钱机构参照的样品标准钱。
简言之,样钱就是标准钱。

---董大勇先生《中国珍稀古钱鉴定要领》

 

 


2.
样钱,由母钱直接翻铸而成的样版钱,较常用品大。

---《中国历代古钱图解与价格指导》

 

 

3.
现在大家往往把数量稀少的钱认为是样钱.试铸样!
还有许多人把精美的钱也认为是样!
   其实:
           真正的样钱只有两种:  部颁   进呈

头炉样-------头炉钱
试铸样-------按正常程序的铸钱(稀少版别).只不过数量少就被认为是试铸样!其实和批量铸钱的工艺上没有任何区别!不过是稀少版别钱!还有一些私铸也被认为是试铸样
宫钱大样----------宫廷大制钱有固定的版式.不是所有的大制钱都是宫钱!现在很多大制钱都被认为是宫钱了.天下太平钱也是这样!

真正的样钱只有两种:部颁 进呈
部颁样有固定版式!
进呈样有特殊工艺和性质!
至于那些样式稀少的钱,可以向稀少的版别钱上去靠拢!(也有是私铸)
那些精美的钱可以向母钱母坯上靠拢!
但都跟样没关系!
样钱的性质就是:     上呈    下发!


---引自扶摇子老师帖子《正本清源--------样钱的定义!》

 

 

 

4.
样钱一般不修穿,最多是粗加工的打磨穿口。(修穿与打磨穿,很多人都搞混淆了。)
样钱也不一定是直边的,有些边的铸口还都在的。
样钱也不一定有标志性的措痕,带有措痕的样钱多见于晚清的同治和光绪,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的样钱,很多都没有措痕。
样钱与普通钱比,一般直径比较特殊,或者铜质工艺特殊。

 

---引自古魂老师

 


5.
a.试铸样钱

因是少量试行铸造,没有流通,所以易分。

b.部颁样钱完全按部颁式样铸造,根本没有同版流通子钱,所以不管精美与否,均是样钱。

c.进呈样钱

[样钱都不是铸造来流通的] [进呈样钱是普通钱的版式 经特别修整外观一眼就可看出 异于常钱]


---引自陈鸿禧老师

 

 


6.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从历代的文献与各种实物看,在中国铸造钱币采用母钱印模翻砂以来,一直采用以样钱实物进呈鉴定和颁布下达作为样式及以整体母钱印模翻砂法铸钱。

 


---引自钱卓老师的文章[对《对中国方孔母钱的的推理》一文的推敲](陕西金融·钱币专辑24,1996年增刊1)

 

 

 

 


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1.样钱其实比母钱还要少。有人认为一个钱币不够母,又很精美个大点就定义为样,不科学。


2.样钱不一定都精美。“如母似样”的说法不科学。


3.样钱的铜质,可能特殊,也可能一般。(感觉像废话)如果喜欢清代母样,必看一本书,那就是黄鹏宵的《故宫清钱谱》。
书中有一品宝泉当五十版式一般,但为红铜质。其书中文字描述如下:右一品为紫铜制,按定制自小平至当百用青铜,当五百当千用紫铜,是钱既非母钱当系试铸呈样者市上亦罕见...
书中当五百当千样钱材质为紫铜,其文字描述如下:样钱均紫铜制盖定制也开铸时期为咸丰四年二月(见东华录)...


4.我认为样钱只有进呈、部颁、试铸三种,头炉样不科学。


5.关于样钱的工艺,穿修不修,地张修不修,是否直边,是否钱面光洁如镜面,有无标志性挫痕,尺寸大不大,铜质是否特殊等等,我目前无法回答,因为过手样钱不多,不敢胡说误人。

 

 

 

最后请大家考虑三个问题

1.什么是样钱?
2.样钱的分类?作用?
3.怎样区分样钱?(工艺、材质、尺寸等)样钱和雕母、母钱、行用钱的区别和联系。


少泉兄曾有一篇讨论样钱的帖子《样钱之种种》,等了许久,不知那五枚钱的谜底何时揭开?期盼!
http://www.chcoin.com/bbs/read.php?tid=1987446

 


---清淡

---2010.07.01于西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