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移魂女郎》“Girl Interrupted”告诉我们什么?

(2017-03-18 10:23:22)

《移魂女郎》“Girl Interrupted”告诉我们什么?

《移魂女郎》是我看过的第一步薇若娜瑞德的电影,也是最喜欢的一部。
   当时在恶补安吉丽娜朱莉,挖到了这部1999年的老片。看完以后疯狂搜索关于Winona Ryder和这部电影的所有。电影原名叫“Girl Interrupted”,也就是“女孩向前走”。朱莉因这部影片拿到72届(2000)奥斯卡的最佳女配,从此一炮而红,星途坦荡。而另一位耀眼的女星,从此却慢慢凋零了。
   我总觉得在这部电影里,Winona有太多的本色演出。聪明,懒,颓废,叛逆,抽烟,极短的头发,渴望爱,不珍惜爱。在电影结尾她有了一个更好的开始,我猜这也是她内心期望的。她漂亮聪明颓废,有许多特别的年轻男人仰慕。她爱他们,但不想和任何一个共度余生。她和疯癫性感的朱莉做了朋友,在巴士上她羞涩地吻了她,弹吉他时笨拙又努力……我真喜欢这样的女孩,想陪伴她,或者变成她。
   她咆哮着问老护士,“what’s fuck going on in my head?”得到的回答是,“你不过是个懒惰、自私、叛逆的小女孩,想要逼疯你自己!”
   每个人对这部电影的理解都不一样,但是这一幕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觉得这是电影的精华。Susanna的秘密被戳破后,脸上尴尬、震惊、羞愤交加的表情,还有她为了反击说出的毫无水平的脏话——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的地方,模模糊糊地知道它横在自己和幸福中间,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愿意跨过去。这个医院里也都是这样软弱的人,背负着不愿意扔的负担,做出扔不掉的样子。大家心照不宣,和平相处,一旦点破,不可收拾。
   我们都是软弱的人,软弱的人和软弱的人在一起玩。
   关于这部片子的主流评价是,Winona失恋后一蹶不振,为了挽回人气以及尝试另一种工作方式,她第一次制作自己的影片,结果在片中的光芒完全被另一个新星掩盖,那个新星就是朱莉。
   其实我认为,lisa这个角色本身就非常出彩:癫狂,性感,颓废,冷酷,像母豹子一样充满活力——也是朱莉的本色演出,浓烈,强势,无时不在爆发。而Susanna纤弱,矛盾,安静,笨拙,注定只是一个看第一眼不会击掌而起的角色,只有许多遍以后才能开始赏识那个看起来乖巧又喜欢研究自杀的女孩。因为这样的不出彩就否定Winona的表现,我实在想不通。
   2001年,偷窃案闹得沸沸扬扬。一个腰缠万贯如日中天的女星何至于在衣服店偷衣服?就算真有其事,以她的人脉和声望来说低调处理又能有多难?不管怎样,最后闹翻了,人气,名声,片约,片酬,演员能拥有的所有,一落千丈。
   2011,Winona在《黑天鹅》里演一个画着浓重眼线的老芭蕾演员,我总觉得她接下这个角色很有深意。彼时她已经三十九岁,她终于开始老了,我看了演员名单才知道那是她——我实在是认不出来。她舞团第一的位置被年轻的女主取代。当她和新人相对,新人光洁的皮肤和清澈到不知所措的眼神让她悲愤,她也年轻过,被人捧在掌心过。电影里她酗酒,自残,跑向疾驰的货车。后来她永远躺着,曾为她带来荣誉、快乐、美丽、爱情的,光洁灵活的双腿,和她一起毁掉了。
   2012年,她参加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用食指戳她露出来的胸,边戳边哈哈大笑。她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牛仔裤,肚腩毫不留情地凸出来,她也完全没有挡的意思。2005之后她出席活动的照片,脸还是一样美,眼睛里的光渐渐没有了。我想起移魂女郎里,那个被抢了老公的贵妇人怔怔地对她说“your skin is so beautiful”。当时她28岁,演高中毕业的女学生还是一点没输,不管是皮肤,身形,还是精灵般的眼睛。
   我不想求证戳胸的梗是怎么来的,Winona从来就不是自重的人,这也是她迷人的地方:老天给她众望所归的一切,她却显得那么不屑。她对人生不屑,对自己不屑,对生活不屑,对名望不屑。她也很认真地在乎过一个人,但最后没有好结果。后来,她再不认真对待什么,包括自己的身体,抽烟,不节食,不健身——不管下半身多么松垮。
   看过《移魂》的很久之后,我才想通,对生活有了期待,想正经地挥霍生命,好好对待自己,先悦己,再悦人。所谓想通,大概和薇若娜坐车离开医院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吧。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有点迷惘,精神病患者眼中的世界在正常人看来是虚构的和偏激的,精神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欺骗,不能适应与现实和社会,因此创造出一个自我的世界固执地沉溺其中。再加上导演一再通过音乐、叙述等方式强调时代背景,所以,最初,我以为这又是一部影射时代社会病的作品,我以为接下来要大张旗鼓谈论病因和展现如同《飞越疯人院》中那种枯燥、单调和可怕的疗养院生活,讲述人如何被扼杀的问题。——可完全非也。电影接下来的走向表明导演是个正常人,实际上这完全可以看做是一部主流的探讨心理治疗的严肃影片,影片里没有冷漠变态的主治医生和护工,没有集迫害虐待妄想于一身的疯狂病患,只有一群介于正常和偶尔有非正常行为的姑娘,专业的心理医师和慈母一样的看护,甚至女主角的父母,也没有被描述为多金矫情的中产阶级无聊人士,而只是为女儿不同寻常行为担心的普通人父母。并且,站在医者的角度,影片思考的最多的怎样让这一群人好起来,从新回归社会,过平静的生活。最后虎头蛇尾的潦草结束,表达了导演对于此类病患治愈的乐观信心,恢复正常的女孩重新找到了生活和自我,走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上。可以预想,十年或者二十年后,她将成为像她母亲那样优雅得体,适应社会安于生活的健康中年妇女,从而真正摆脱BPD的阴影。这便是影片的意愿?——是我没读懂导演?还是这个命题实在太高深和隐晦?也或许,这也一种温和的、符合社会主流的、悲悯与救赎?

      1967年的美国,17岁女孩苏珊在高中毕业典礼上沉沉入睡,她不关心自己的前途,讨厌父母安排的社交活动,独来独往,抽烟酗酒,甚至给自己灌下一大瓶阿士匹灵差点要了自己的小命。她是学校里有名的怪胎,但她美丽纤细,因此那些因为外表而勾引她的男性没有一个能真正给她引导和抚慰,她也对此茫然和无所谓。她假想过自杀,她内心充满悲伤和孤独,转化为冷漠乖戾的外壳,于是她被父母送到了高档疗养院去休养一番。疗养院条件很好,并没有《飞越疯人院》里那种病患被当做非人看待的任何情节。在展示病患的症状和治疗手段时,导演也采用相对温情的态度和方式,总的来说,这似乎只是一群稍微有点怪癖的姑娘。她们半夜一起玩耍,偷溜到地下室打保龄球,到主治医师的办公室看自己的病例。她们和护士玩藏药的小把戏,她们甚至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社交圈。苏珊在这里奇迹般地找到了友谊和慰藉,以至于男友来接她私奔她也放弃了这个绝好的离开的机会。在以自己的方式(当然,这种方式被看做是非正常的严重扰乱治疗的)帮助了病友波利后,苏珊和疗养院的冲突达到了顶点。接着在顶撞了主治医师“你的治疗到了瓶颈”,和用恶毒的语言攻击了一直善待她的黑人女护工之后,苏珊和病友丽莎(反社会病患者)逃出了疗养院,奔向她们心中的理想之地——弗罗里达新竣工的迪斯尼乐园,她们决定一个扮白雪公主一个扮灰姑娘。她们似乎在疯癫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彻底“唤醒”和改变了苏珊。身无分文的两人到了前病友黛西的家过夜。丽莎刻薄尖锐地说出了黛西和生父之间难堪而病态的关系。黛西第二天早上在《the end of world》的音乐中割腕上吊自杀,走上了不归路。苏珊看着黛西的尸体被吓呆了,而丽莎不以为然,从黛西的口袋里掏到些钱并招呼苏珊快走。这一块似乎是在展现精神病人自以为清醒可实际上却在做伤害他人的糊涂事,潜在的威胁者变成了推波助澜使一个生命走向非正常结束的帮凶?可苏珊似乎一下子发现了BPD的可怕性,她没有选择继续逃亡,而是乖乖回到疗养院,开始积极接受和配合治疗。

     治疗效果越来越明显,也可以说是越来越正常的苏珊开始缓和与这个世界的对立关系,她开始向正常人靠拢,与主治医师亲切的谈心,与黑人护工温暖的拥抱。。。可她同时也越来越远离那个最初给他友情的“疯姑娘圈”。最后当她的日记被丽莎高声朗读——日记里面充满了对病友的各种不怀好意的猜测和描述,我本以为她要再度崩溃,结果确实苏珊义正辞严痛斥了丽莎,说她是一个早已经死了,只能靠在疗养院里的非正常生活来提醒自己活着的可怜虫。丽莎彻底崩溃了。 这个桥段我不甚明白导演的意图,如果说丽莎对黛西之死的漠然触动了苏珊,让她意识到了精神病的可怕,可苏珊这一番看似很正常很合理的话又给丽莎造成怎样的伤害?

    所以,结尾估计导演也觉得不太好圆。丽莎被捆在病床上,泪眼婆娑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霸气,她只是喃喃自语“我没有死。”。苏珊的治疗圆满结束,终于可以离开疗养院回归正常生活。导演潦草地创造了一个温情脉脉的河蟹结尾,苏珊离开的时候和她的疯姑娘们和好如斯,每个姑娘都亲切地和她道别。黑人女护工也和她紧紧相拥。还是同一辆出租车来接苏珊,司机大叔已经由送她来的时候的嬉皮风变成了绅士风(一切都暗示着一种正轨式的人生重新开始了),苏珊一人在后座默默流泪,留下一段暧昧的独白:

     “他们宣布我恢复健康,把我送回人世。对我最后的诊断是:康复的边界人格患者。我到现在都还搞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我疯过吗?也许。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发疯并不是一时失常,或是咽下一个黑暗的秘密,而是你我人格鲜明化。若你曾说过谎,而且自得其乐(病友乔其娜),如果你曾经私心盼望永远能活在童年(病友波莉)——她们也许不完美,但她们是我的朋友。70年代时,多数人多已出院,过着自己的人生,有的还跟我见过面,有的却永远消失了。但是她们却日日夜夜活在我心中。”

        影片叫Interrupted girl。Interrupted意为中断的、阻碍的、间歇的。 在非健全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每个女孩(又有谁是在完美世界中成长起来的呢?),或许都要经历程度不同的Interrupted。导演怀着温和良善的意念试图展示这些Interrupted points,并且试图通过苏珊,来尝试着把这些成长中的断点连接起来,还给这样女孩在这个俗世中一个相对完整健康幸福的人生,和能适应的能力。——我宁愿这样来理解,同时导演对精神病患者的良善与真诚让我感动——他在帮这些女孩寻找断点之因和痊愈之路,他没有武断偏激地进行论断或批判,只是通过音乐、时事报道等方式展示着自己的一些可能性想法,是一种商榷的平等的口吻,当然电影中也没有任何妖魔化或极端化情节人物,所以,尖锐犀利的评论,不适合这部电影。

        而苏珊这样的女孩可能是你认识的每一个女孩也可能是你自己。比如我自己身上或多或少就有BPD的症状。我告诉自己,在没有彻底绝望之前,不管怎样,断点之后,请努力转向有光的一边。

 

看完这部电影的几天,我一直沉浸在《The end of the world》的歌声里。 
这首歌让我知道,原来绝望也能够深藏在甜美中。 
片中的Daisy,大清早起来就重复播放着这一首歌。她选择在这段旋律里割开了自己的手腕,接着拉开绳子上吊,彻底断绝了自己的呼吸。   
她俏皮的卷曲头发,腻人的嗓音,柔软的布娃娃,缠绵的猫咪,蕾丝的窗帘,公主的闺房……这一切甜美的表象都无法粉饰与滋润她那颗干瘪麻木的心。 
她也许早已死去,而那些甜美的表象,不过是华丽虚浮的献祭。

歌中反复唱着的“I can't understand”不断敲打着我麻木的内心。
有谁知道,如果一颗心闭上了它的眼睛,长久在黑暗中苟延残喘,那它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Susanna最后知道了,这部电影让我也知道了。
它会适应黑暗,然后在黑暗中慢慢的扼死自己。而这时即使有光照入,它也不会再看见了,因为它的眼睛已经在光照入的一刹那瞎掉了。
而Daisy和Lisa并不知道。但是幸而Lisa后来终于慢慢地明白了,在Susanna的帮助下。
但是Daisy,正是由于不明白这一点,独自走向了世界的尽头。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改变,绝非我用字句能描述清楚的,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描述边缘性人格障碍的。
可是看完这部电影,我却骤然发现,“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竟然是我不知不觉扣在自己头上的一顶帽子。
而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把眼睛闭上了,独自沉浸在黑暗里,并且喜欢这个状态。
曾经有人想要走进来,把光带进来,却都被我所拒绝。
就像圣经里的句子:“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是黑暗却痛快的。
身边的人必须因为你的病症而迁就包容你,而你大可在这个封闭的内心乐园中永远做一个孩子,就像大多数人们所梦想的一样。
这实在太快乐,快乐到让我忘记把这顶帽子摘下来;这也实在太痛苦,痛苦到让我在自怜与怨恨之余,忘记了摘下这顶帽子的手就长在自己身上。

“主啊,是时候了。”里尔克在《秋日》里这样说到。
是的,一切都有定时。
经历了这样长久的黑暗,主啊,现在终于是时候了。
我停滞的人生,是时候该启程了。
成长,或者人生,是一个多么艰难的旅程。
你可以选择用病症或者疯狂甚至死亡去逃避,但是一个真正有勇气的人,是扬起风帆,重新启程。

而这段状态,回想起来,也许就如片名所说,是一个女孩(的成长),被中断、停滞了。
我相信这次中断,这场停滞,一定有它的意义所在。
也许是上帝特意安排我亲身去经历它,好让我更好的理解病症的感触与疯狂的真意,以使我去帮助更多的人走出这停滞的状况。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盛行率1~2%左右,女性约为男性之二倍,患者是家族史中有较多的酒精、药物、重抑郁症的病史。 
始于成人早期之前,是在各种环境背景下表现的一种广泛模式,对人际关系、自体形像、情感表现极为不稳定,且非常容易冲动。

此病多发于女性中,而我,希望借此告诉深陷痛苦中的女孩:

You are just a girl being interrupted. If you can trust me who has just been there before, please remember this: there is a time. 

There is a time for hiding, and a time for revealing;
a time for being broken, and a time for retrieving.

So don't be scared and don't get into a flap. Take it easy.
Try you best to go out of the darkness and watch the heaven outside. Restart your journey of life with your courage.
You'll be the most beautiful rose after the storm.

    

附最后Susanna的独白:

Crazy isn't being broken... 
... or swallowing a dark secret. 
疯狂并不是心灰意冷,或者咽下了一个黑暗的秘密。
     
lt's you or me... 
...amplified. 
那只是你或我,把自我放大了。     
     
lf you ever told a lie... 
...and enjoyed it. 
如果你曾经喜欢上说谎;   
     
lf you ever wished you 
could be a child forever. 
如果你曾经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