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旌德县庙首吕氏
旌德县庙首镇所在地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东面群山为屏,北面低山环绕,南部和中部是丘陵,石柱山和捲旗山遥相对峙。丰溪河由南向北纵贯丰溪村流入孙村的玉溪河,最后注入徽水。
丰溪别名上泾水,是玉溪的支流之一。丰溪上的桥都不大,一两孔而已,完全是小桥流水人家那种类型。单个的老桥,老麻石的面孔,搭配上石板古道,外加河岸几幢白墙灰瓦的房子。这样的景色,在雨后青山云雾飘渺的背景衬托下,不由得叫人纯净起来。
丰溪上的桥,除了画意之外,还有一份醇绵的诗意。这与晚唐一个叫吕从庆的诗人有关。
吕从庆,字世膺,一字彦余,号“丰溪渔叟”。唐广明元年(880),为避战乱由金陵至歙县堨田再迁旌德丰溪。吕从庆以陶渊民自比,留《丰溪存稿》诗一卷。唐时的丰溪在现在的庙首里仁黄土堨一带。吕从庆是旌德吕氏始祖,其后代繁衍,东徙庙首,因怀念先祖,亦名新居为丰溪。
庙首的桥和吕从庆的关联,是从血脉遗传中来。民国六年(1917)修的《吕氏宗谱》上“丰溪八景”图,就列有“丰溪桥”和“永丰桥”。这两座桥名和吕从庆的诗都有牵扯。
吕从庆《丰溪存稿》中有吟咏永丰、丰溪二桥的诗:
永丰桥间坐
敝袜轻鞋缓足投,永丰桥上寄双眸。
山沿东舍环西舍,水绕南畴赴北畴。
村妇坐畦挑马齿,野童蹲涧采鸡头。
娱间不觉忘中饭,一点斜阳射竹楼。
丰溪桥成志喜一绝
横流架石梁,刻作永丰字。
好渡杖藜翁,逍遥课农事。
这样四溢田园气息的诗,今天想象一下那样的景色都觉得是一种奢侈。
现在的永丰桥建于清代1728-1729年间,三孔石拱,桥长19.5米,宽6.85米,高6米。每孔净跨分别为3.45米,6.92米,3.45米。桥栏杆原为莲石柱,桥面为石板,后因通车改貌。永丰桥位于庙首镇政府南三百米处。修谱的时候,桥东西还有凉亭和庙宇,更有垂柳依依之貌。宜兴储大文在庙首英萃堂讲学时,为“丰溪渔叟”吕从庆后代重修永丰桥写有《重建永丰桥记》,记录了兴建、衰圯和重建经过。
丰溪桥位于庙首粮站西侧,建于明代,属两跨石梁桥,长10.6米,宽3.2米。桥用九块长形条石铺就而成,原莲花柱栏杆已毁。
对照吕从庆的诗和眼前的石梁桥,真有那么点像。只是时间上相去五、六百年了。里仁曾经有过丰溪桥现在已无从考了。吕从庆诗集《丰溪丛稿》是湮没了八百年后,清嘉庆七年(1802)才刊行的,这之前多是口耳相传。不管怎么说,吕从庆不在的时光中,在他的子孙栖居地还建有永丰桥和丰溪桥,绝对是一个名门望族的精神财富。
庙首丰溪河上的第三座桥为上德桥,位于镇政府西南500米处。长29米,宽4.16米,高6.8米,孔净跨9.3米,单孔石拱桥,清代建筑。东西侧用条石铺石阶上下,均有二十来步,桥莲花栏杆已坏。这是庙首吕氏宗祠前的一座桥,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威严是不言而喻的。无疑,庙首三桥今天依然是古风习习,令人神往。左虎平2015.12.21於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