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代东海书院变为现代觉民小学——百年书院 斯道觉民

(2016-07-29 17:18:57)
标签:

湛江晚报

校园文物

林艳芳

东海书院

觉民小学

分类: 校园文物今何在

清代东海书院变为现代觉民小学

百年书院 斯道觉民

  
 东海岛的教育史,有案可考的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间。位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觉民小学校内的东海书院,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年),是当时东海岛最高学府,是东海岛教育的发源地。东海书院距今200余年,与距今1700多年的吴川茂山书院相比,它的历史算不上悠久。然而,就是这个远在孤岛上的书院,成为了南路革命的策源地。东海岛革命的圣火在此点燃,为书院烙上了深深的红色印记,让书院从国学文化走向红色文化,辉煌延续至今。

 

策划/记者林艳芳 朱榕芳

/记者林艳芳

/记者殷翊展

    乾隆年间 1745年兴建 东海岛最高学府

    722日,时值正午,探古团抵达觉民小学,校内的东海书院前老树枝蔓,交错成荫,光影疏落,为书院平添一丝阴凉,几分古色。殿前主柱,金色楹联镌刻其上:“尊圣循贤斯道传道 立品明德此民觉民”。殿前为斯道广场,广场校道命名为“乔森路”,直通书院大门。探古团走在乔森路上,不经意间俯首,三个篆体印章相继映入眼帘:“乔森路”、“斯道觉民”、“觉悟民族”。

    觉民小学教导处主任王炳有介绍,乔森路是为纪念东海岛“五大举人之一”的陈乔森而建,意在鼓励学子走乔森的苦学成才之路。清代的陈乔森自幼家贫,由于无钱读书,小小年纪就给别人牧牛,后又帮父亲到东山圩卖糖糕。他把摊档摆在东海书院课堂的窗口边,伺机偷听教书先生讲课。后来先生心生好奇,问小乔森是否记住了讲学的内容,小乔森当即一字不漏地背诵了一段经文。先生听了万分惊讶,认为他聪明伶俐,便收为旁听生。后来,陈乔森得到族人进士陈丽秋的资助,得以入院学习,咸丰十年中举人,官至中宪大夫。书院自古人才辈出,著名书画家李实发就是在这里苦心磨练成才的,传说书院前池塘的水常常被他的画墨染黑。

    据《湛江市志》《遂溪县志》记载,清雍正十年(1732年),椹川巡检司置从遂溪县城迁往东海岛东山圩。一时间,东海岛成了军事重地。人口增加、经济活跃,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乾隆十年(1745年),东海司方戴杨率东海三社绅士创建东山社学,清末更名为东海书院。东海书院是当时东海岛的最高学府,但并非府学、县学,属民办性质。

    步入书院,前院后殿,廊庑相接,书院主殿和左右两幢三层高的教室被刷成淡蓝色的墙体,配以朱红色的柱子,典雅精致。后院内,圆窗翠竹,清风徐缓,影随竹动。后院内存放着三块古巨石碑,刻有“大修义学碑”、“建造义学膏火田碑记”等。

    根据《东海书院碑文》所示,可知书院当年风貌。书院为古建筑,院落竹林苍翠,花草芬芳,甬道井然,后院又有一座小礼堂,由东西两道拱门而入。书院前面有一口池塘——“书院塘”。可惜岁月沧桑,绝大部分文物已毁灭。所幸书院前厅于19919月重修,并立“东海书院”横额,才见书院遗址一斑。

 

    抗战时期 斯道觉民 东海岛革命策源地

    东海书院具有深厚的文化的底蕴和光荣的历史传统。在南路革命史上,觉民小学是革命策源地,是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基地,东海革命的圣火在这里点燃

    王炳有讲述, 1929年,末届山长(院长)李春熙执掌东海书院后,成立东海校董会,推行新教育体制,将东海书院改为东海小学,而这时学生人数亦不足百人,教师也只有李春熙和黄胜友两位。

 

    1931年,随着李春熙离开东海,东海小学沉寂了一段时间。直至1935年,校董会重新物色校长人选,遂溪有志青年郑星燕前来应征。当被问及年纪轻轻何以担当校长时,他掷地有声答:“吾将以斯道觉斯民”。此语出自《孟子-万章篇》:“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郑星燕希望用学校教育唤醒民众,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深深打动了董事会。

    上任后,郑星燕将东海小学改名为觉民小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教材,对学生进行革命启蒙教育,激励学生起来抗日。

    “东海岛上,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像广州湾上怒海的奔涛,把日寇赶出国土之东,建立新中国,前进!前进!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探古团步入书院的觉民讲堂得知,该学校的校歌是当时郑星燕上延安抗战时将抗大校歌寄回,后经时任教导处主任的王师贤依曲改写此词。1942年,校长黄超然在觉民小学的基础上创办了觉民中学,解决了战乱时期学生的升学问题,革命浪潮席卷整片海岛。

    “九届觉民学生共约400人,其中投身革命350人。” 开发区教育局邱黎明局长说,觉民小学作为革命摇篮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现代未来 觉民教育 国学研究与传播示范点

    星移斗转,时移势迁,瓦砖结构,不堪重负,书院历经五次重修。2014年,该区教育局力迁区二幼于新址,10月启动东海书院重修计划,东海书院自此成为国学研究与传播的重要基地。邱黎明正是东海书院重修旧制、创新传承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他告诉记者说,如何把东海书院办好,让它真正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真正起到引领东海教育的“学府”功效,这应该是所有“觉民人”的梦想。“希望东海书院把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合起来,科学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搭建‘斯道觉民’永久平台,让它承前贤而启今智,觉民众以开悟,育俊才而利东海。”邱黎明笑着说。

    觉民小学李汉忠校长说,该校将老前辈传承的“斯道觉民” 作为办学宗旨,它的意义源远流长,曾经激励数以万计的觉民人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还会鞭挞更多的觉民学子,服务祖国,共圆中国梦。

 

    记者了解到,如今觉民小学不仅编著校本教材《斯道觉民》,以文载道,以文化人,校方和开发区教育局还联手搭建了“觉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师生和家长发布最新教学资讯和名人文化探讨,传播开发区“觉民教育”的核心理念——明德、循道、正觉、悟民。

    “当下我们要将书院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文化、开放文化这五种文化相结合,打造属于开发区特色的觉民教育。”邱黎明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