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博传“汽车空调致癌说” 专家:网络传闻不可信

(2012-10-19 10:56:07)
标签:

栖霞区

宋体

汽车空调

有害物质

美国癌症学会

杂谈

http://s5/mw690/69dcc19cgcc60a676e7d4&690专家:网络传闻不可信" TITLE="微博传“汽车空调致癌说” 专家:网络传闻不可信" />

近日,有上海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长时间在车内吹空调,吸入车内材料散发出的有毒物质,会增加患癌风险。这一汽车空调致癌说一出,立即引来无数网友转发。在车内吹空调真的会致癌吗?事实上,针对这个疑问,此前就有国外的癌症学会专门辟过谣;国内的有关专家也表示,汽车空调系统促使车内材料散发有毒物质的说法系谣言,大家不必担心。

微博传出汽车空调致癌说

 进入车内不要马上打开空调,而应先打开车窗通风几分钟,然后再打开空调,原因是汽车的仪表板、沙发、空气滤清器会释放,产生毒素而致癌。最近,有网友发布了一篇《汽车的空调致癌——必读》的微博。

该网友在微博中指出,苯每平方英尺的可接受水平为50毫克。如果车主将车停在室内,紧闭窗户,且同时开启车内空调,则会产生400-800毫克的苯。如果停在户外,温度超过 15.5时,苯就上升至2000-4000毫克,超出允许量的40倍!车主只要进入车内且又紧闭车窗的话,将会无法避免地吸入过量的毒素。因此,夏天在车内吹空调无异于吸毒,将大大增加患癌风险。

记者调查

A 汽车内部材料会有苯和甲醛释放

都是常见的材料,早已被广泛应用

要想弄清楚汽车空调致癌的说法是否具有科学依据,首先得了解汽车内部到底由哪些材料构成。昨天上午,记者采访了位于栖霞区红山路附近的一家品牌汽车4S店的销售部负责人刘经理。

刘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内部所用材料多为常见材料,诸如橡胶、皮革、塑料、玻璃等,这些在汽车内部都能找到。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粘合剂,譬如粘合仪表台塑料件部分,地胶大多包含塑料制品和化纤织物,空调管道大部分也由塑料构成。

国内权威专业检测机构中测集团下属的南京中测栖霞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昨天告诉记者,橡胶、塑料等材料,在特定情况下,如在烈日下暴晒,确实会产生有害物质,比如苯、甲醛,甚至有可能相互反应导致新的有害物质出现。

 但通常情况下,新车都经过严格检验且要达到合格才会出厂,不会存在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问题。而甲醛和苯类,就是我们所说的最常见的两种车内有害物质。上述工作人员说。

B 有甲醛、苯释放就会致癌吗

只是诱因之一,还没收治过这样的车内中毒病人

南京市胸科医院呼吸二科主任李田向扬子晚报记者表示,甲醛对人体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而如果长期处在含苯物质的环境当中,确实有可能会导致白血病或者癌症,但这个长期通常指数年以上。

李田说,买了新车天天开,数月后就得了癌症,这种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说实话,从医到现在我都没有收治到类似的病人。虽然在临床上,确实有发现部分癌症病人曾长期处于苯环境中。但这并不能推断苯就是罪魁祸首,充其量是诱发疾病的病因之一,因为得癌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还有情绪、心理、个人习惯等诸多影响。

 微博里的说法,夸大了苯和甲醛的危害性。李医生说,说得再重一点,那就是谣言。

C “致癌说到底可信不可信

不可信,美国一专业机构早有辟谣

记者调查发现,汽车空调致癌说的源头来自于美国,美国癌症学会曾就此专门辟过谣,国内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已经全文刊登了该癌症学会的辟谣内容。

美国癌症学会在辟谣中表示,汽车空调致癌的说法系误传,而且研究发现车内的苯主要来自油料,而非流言中所说的来自于仪表板等车内组件,研究结论不认为车内苯含量会导致致癌风险的提高。

此外,该学会还指出,这条谣言在技术层面上存在着大量的漏洞。例如,苯的可接受水平50毫克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这个数据比实际的苯含量限值还要高出数百倍;讨论气体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时,应用体积”——立方英尺,而非面积”——平方英尺。

尽管汽车空调致癌说从各方面专家和权威机构的分析来看并不可信,但有关人士还是提醒车主,夏季开汽车空调还是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打开空调时,也要打开车窗通一会儿风,以保证车内空气清新,健康就是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转载请注明出自菜悠悠博客:http://blog.sina.com.cn/healthyliving0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