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2012-10-26 13:48:57)
标签:

杂谈

把你看得清清楚楚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执教:安工大附中  曹淑芬

【教学目标】

1.界定“常见”的范畴,明确考查形式。

2.学会辨析常见易混修辞,形成良好运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析与运用”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施脂粉扮靓脸----导入

从美女打扮说起,说明“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的道理;引申至语言学习,同理,三分语言七分修辞!

示例: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二、考什么:纲目清晰心了然

(一)考纲解读

2011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对以上要求可作如下方面的理解:

1.所谓“常见”,就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都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2.“正确运用”的含义就是说考查的这九种修辞是以动态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修辞方法的考查,不是考名词术语,而是重点考查赏析和运用。

(二)简要梳理九种常见修辞手法

三、怎么考:千变万化不离宗

考查出现的形式与领域:语用选择题、语用主观题、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写作。

(一)与语言表达运用结合型

【示例一】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的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

,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快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示例二】

现在,社会上奢侈浪费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请针对这一现象,以“反对奢侈浪费”为内容写一则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25字之内。

(二)与诗歌鉴赏结合型

【示例】(2006安徽卷)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三)与现代文阅读结合型

这类题型往往体现在作者表达技巧的鉴赏中,有时以客观判断题形式出现,有时以主观简答题形式出现。

【示例】(2007年安徽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原文第二、五自然段: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答:

四、怎样辨:拨云破雾见海日

以练习示例,重点辨析比喻与比拟、借喻与借代的特点。

【练习1】参照下列例句,仿写一句话(3分)

例句:教室前面有个讲台,不,那不是讲台,那是园丁播种知识的基地。

1.今天是我的生日,不,那不是生日,那是母亲的受难日。

2.我拿着他的红雨伞,不,那不是红雨伞,那是一颗乐于助人的火热的心。

3.客厅里有一张饭桌,不,那不是饭桌,那是奔波在外的人们对家的企盼。

4.老师的脸上挂着笑容,不,那不是笑容,那是洒向鲜花的灿烂阳光。

【练习2】把下列比喻句改为比拟句,比拟句改为比喻句

1.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

2.北风呼啸,吹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生疼。

——北风叫喊着,把寒气吹向人们的脸上。

3.流水象一个不知疲倦的歌手在欢唱着。

——流水不知疲倦地在欢唱着。

4.夕阳披着彩霞,映红了半边天。

——夕阳像燃烧着的火凤凰,映红了天空。

——夕阳映红了天空,仿佛是把天空涂抹了一层深深的油彩。

【练习3】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练习4】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五、如何答:寻根溯源勤躬行

(一)熟悉九种常见修辞方法特点和表达效果

九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1.比喻:化平为奇,化深为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2.比拟: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夸张:揭本质予人启示;烘托气氛添活力;丰富联想创意境。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音节和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叙事透辟,抒情强烈,条分缕析结构紧,文意贯通语气劲。

7.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8.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9.反复:增强作者的情感,增强文章的气势。

(二)认真审题,深入分析语境,仔细捕捉有效信息

(2009海南宁夏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答案】示例1:那俯仰皆是的枫叶,飘得潇潇洒洒,无拘无束,是一首丰收的歌,一支动人的曲,把热情挥舞得秋意如火。

示例2:这清凉爽肤的秋风,吹得满地金黄,硕果累累,是一幅动感的书法,一曲悠扬的音乐,把成熟展现得酣畅淋漓。

(三)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

(09年浙江卷)

6.为下面这幅图片拟写解说词,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能揭示画面的内涵(不少于50字)(4分)

□□□□□□□□□□□□□□□□□□□□□□□□□□□□□□□□□□□□□□□□□□□□□□□□□□□□

【答案】(示例)这是一幅坐在轮椅上的残疾运动员奋力击球的感人画面。她挥动球拍,展开青春的翅膀;驰骋球场,追逐人生的梦想。

(四)处处留心皆语文,时时积累增储备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课堂,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多留心、勤积累的良好习惯。比如与人交流,需要说和听;看电视、看广告、看产品说明书,需要听和看。在其中可以发现一些很新鲜的语言、很形象的说法、很深刻的道理,对这些东西勤于积累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作业

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编辑一段短信,送给亲朋好友庆贺元旦佳节!

怀古别有意,读解辙可寻

——关于高考怀古类古诗鉴赏题的阅读探讨

授课教师:黄晓明

授课时间:2011年12月29日

教学目标:

1、温习旧知,了解怀古诗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指导学生掌握读解高考怀古类古诗鉴赏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1、 温习旧知,了解怀古诗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 师生合作探究,读解高考怀古类古诗鉴赏题两则。

教学难点:

1、师生合作探究,读解高考怀古类古诗鉴赏题两则。

2、指导学生掌握高考古诗鉴赏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设想:

1、点拨、讨论法。

2、怀古诗是古诗的一大种类,也是历年高考常见的考查对象。本课教学,教师指导学生温习旧知,对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以及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三首诗进行综合考察,总结怀古诗在思想内容、章法结构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规律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师生读解两则高考怀古类古诗鉴赏题(选自近年江苏高考卷的《登金陵凤凰台》和今年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然后引导学生掌握读解高考怀古诗鉴赏题的基本方法(这与一般古诗鉴赏题方法亦有相同之处)。

3、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诗缘情”的传统诗学观,说到基于内容分类的诗歌种类,引入新课。

二、温习旧知,认识怀古诗

1、 师生回顾曾经学过的三首怀古诗。(课件)

2、学生齐读,熟悉内容。

3、体悟、归纳怀古诗的基本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课件)

三、实战训练,真题鉴赏

(一)读解2008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课件)

1、学生齐读,诵读。

2、师生读解此诗高考题。

(二)读解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古诗鉴赏题(课件)

1、学生齐读,诵读。

2、师生读解此诗高考题。

四、师生交流,归纳方法

1、学生交流读解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2、教师小结。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读解2010年安徽高考古诗鉴赏题(课件)

附录:

(一):2008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二)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古诗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仆,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2、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