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圣杜甫或是被撑死的

(2011-09-14 13:50:35)
标签:

杜甫

诗圣

死因

秘密

大唐

忧国忧民

消化不良

子美

少陵野老

文化

 http://s3/bmiddle/69d908c54ace062391e72&690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与李白合称李杜[1],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用诗歌去呐喊国运民生,赢得后世敬仰,被称为“诗圣”。而关于这位忧国忧民的“诗圣”,死因却是一个解不开的谜团。

 

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各执一词,且各有各的道理。原因大致如下:

 

第一、病死

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一书中,关于杜甫的死,做了这样的叙述: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岳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1月版,第316页)。根据史书记载,此说法也有一定的可信度,因为当时的杜甫饥寒交迫、体弱多病,也确实舟行岳阳。

 

第二、赐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引来历朝历代的学者的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的硬伤,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也就是公元762年,怎么能又在770年赐死子美杜甫呢?因而,此说法的可信度极低,几乎不太可能。

 

第三、自溺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想象,只是文人墨客的杜撰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其个人的文学创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此说较为可信。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此说法有多部史书文献作为支撑,如唐人郑处诲的《明皇杂录》,以及后来的《新唐书》、《旧唐书》、《唐才子传》皆有记载。

 

 

现在主流承认的杜甫死因却不是最为可信的“消化不良”,而是“病故于舟中”。包括现在发行的各类语文教科书,在介绍到杜甫死因时,都采用了“病故于舟中”的说法。我想,这是后世人害怕杜甫撑死之说有违圣者讳,玷污了杜甫的圣名,而故意采用“病故”说法。

 
其实,杜甫首先是一个贫苦人,再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我们应该还原历史一个真相。何况,杜甫死于“消化不良”,并不会让人看低,反而是他声名的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佐证。相比千秋以来那些安享富贵尸位素餐的达官贵人们,不知杜甫要高尚多少。

杜甫之死,无论如何,他的光芒都必将千秋万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