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前方》技能篇1——团队
第二章
技能篇
文/邹旴旸
第二章 技能篇
2.1
关于团队
昨日和某大律师聊起团队,主要是倾听。也谈了些自己的看法,总结如下。
为何需要团队?
现在已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散兵游勇式的作战注定是失败的。大律师不愁案源,但必然无可能事事亲力亲为,需分工明确的团队作后盾;不愁案源的律师如想做大做强,则必须结束自己执业前期的“万金油”生涯,团队是不二选择;愁案源的小律师则需要团队提供机会;实习律师、律师助理跟团队的必要性更不用多说。
团队的定义是什么?
在我看来,律师事务所不是一个团队,很大部分只是一个平台或一个品牌;一个律师带几个助理也不算是团队,至少不会是一个很成功的团队。我理解中的团队通俗地说是律所中的律所,各成员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利益息息相关,区别于律所;有不同的成员组成,区别于律师带助理。团队有大律师传帮带,其他人在不愁案源的前提下以各自的方式打造自己的品牌,不断开拓案源;有专业律师分专业分特长主办案件,助理全程参与谈案、协办、文书工作;有兼职律师,协办一些案件及其它任务;有行政、法务之分的助理,分工明确;甚至在有了一定的规模之后,有行政人员、财会人员、网络工程师,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当然,这一切都取决于团队带头人的年创收、整个团队运作的机制以及团队成员的认可度和参与度。
团队如何运作?
如果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下,每日打卡上班,这样的团队跟公司没多大区别。我相信呆在这样的团队里,大多数人最终的选择是:离开。因为每一个有想法不甘平淡的人最后都会作出这样的选择,除非你就是老板。因为怎样切蛋糕由老板决定。你能接触到什么东西不取决于你,而取决于老板;因为很多时候老板给你端上来的菜不是你要吃的,而是老板要你吃的。因此,团队运作时既有紧密的一面,亦有松散的一面。
团队需要哪些人才?
正如以上团队的定义所讲,团队规模可大可小,亦可以将其理解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人人当老板的小律所。必不可少的是几类人:在团队核心成员中有已成功的团队带头人、较专业的执业律师、兼职律师、律师助理;在团队成员中有行政人员、财会人员、网络工程师、营销人员等等后勤人员。传帮带式培养人才;团队协作,优势互补;最适合的人做最适合的事。
助理在团队怎么开始?
一是从专业写作开始:如辩护词、代理词类的常规法律文书;热点时评类的评论文等。写作需法功、文功、悟性和沟通。能写好上述文,则在团队有踏实起点。二是有律师在工作中手把手传帮带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地接触谈业务、协办案件、出庭等。执业律师、兼职律师在团队的作为,在此不赘。
团队的薪酬制度。
团队有无“钱图”?零底薪?三千以下?五千以上?有好的薪酬制度,团队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好的薪酬机制有以下特点:人人平等,皆是“老板”;律师不是打工的,工作不是领工资,而是按付出获提成,按能分配,按每人参与案源、洽谈、主办、协办、文书、监督的程度获“收入分配”,且不达指标可高薪保底。目前广州律师助理的工资一般是二千多(详见我以前文章的分析)。
团队可以培养出哪些人才?
团队的吸纳新人标准、工作模式、分配机制等如果全部围绕上述目标而展开,如只吸纳法科基础好、有专业律师潜质而追逐成功的学子;工作上传帮带,各有分工、协作;保障高底薪下的按业务参与度分配收入而非“工”资。相信如此的团队一般三年可培养出可独立地专业地应对普通业务的专业型律师,四年以上则成获行业一定范围认可的专业型律师。关键还是:专注、专业成就未来。
如何打造真正有战斗力的律师团队?
团队带头人须做出模范,有数据反映是关键;带头人办过何案、获过何奖、有何影响力、财富如何;助理读过何书、写过何文、资质如何;团队是否曾培养出优秀律师,新成员要多长时间出师;团队中是什么人;资历浅的、资历深的怎么搭配;团队成员干的是什么。条件严格,步步严谨,才能打造真正有战斗力的律师团队。
团队作战是必须的。创造一个团队,抑或加入一个团队,都需谨慎。当然,这一切都得看得见摸得着。如画饼让人充饥,空给一个美好愿景的;或被表面现象所吸引而来的,充其量只会让人爱过之后说分手。
(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