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学反思
(2013-01-13 23:02: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数学教学 |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考纲要求:
2.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3.能用向量语言表述并证明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夹角与距离的计算问题
5.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复习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会看图、识图、画图、用图,掌握了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并会通过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证明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进一步了解了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坐标表示,能借助空间向量来证明和求解线线、线面、面面的相关问题(平行、垂直、夹角、距离),感受空间问题处理过程中三种方法(综合法、向量法、坐标法)的优劣,尤其是坐标法在处理以上问题时具有一定优势。
本节课是立体几何这一单元复习归纳课,本着“载体服务于核心内容和核心思想”这一原则,用学生熟悉的基本载体——四棱锥来设计问题,包括形状、大小、位置关系,来强化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度量关系,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在设计时充分参考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结合目前复习的进度,对2012年考试说明的一道样题进行改编,一个图形9个问题,涵盖立体几何考查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突出向量方法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问题的预设时间是5分钟,但在第一问中,学生对于图形的空间想象和作图就显得比较慢,花了接近10分钟,这也就导致了最后一问没有讲解到,这也暴露出了学生作图不熟练、不规范的问题,这在以后的复习中还得注意。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表现踊跃,表达清晰准确,可见常规题的复习还是达到了效果,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思维的生成,这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学生通过对比几何法、向量法、坐标法,体会到各种方法的使用情形和优劣,思辨论证,逐渐构建知识体系,网络化、具体化。对于基本运算,学生也是完成得不错,对于较复杂的运算即存在性问题,由于时间的问题,就没有机会看到了。这应该算是本堂课的遗憾。
最后,本堂课的最后点出,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人们通常采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几何图形及其性质。让学生对所学进行更高层次的升华,不仅仅可以解决目前的立体几何问题,也为下一阶段解析几何的学习做好铺垫。
几点思考:
复习中变式训练几个设问比较适宜?
是选用一题多问,还是两个解答题?
方法的讲解如何重点突出向量法,几何法的讲解适宜?
这也是我下阶段复习需要解决和突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