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影文化娱乐爱在黎明破晓前 |
http://ww3/large/69d2b2f5jw1em2ns5ljwkj20hs0dcmyb.jpg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还在读大学。那时候不懂得爱情,不相信命运,也认为世界上没有所谓的“灵魂之友”,大概英语的功底也没有现在扎实,似懂非懂地看了一遍,也就忘记了。除了标题,一句台词也没有记住。
再次和她(我决定用“她”来指代电影,因为这更像是爱情里的相遇)邂逅,缘于我的设计师女友分享给我的一篇名为《为什么另一半要找天蝎座》的文章(我是天蝎座)。文章列举了诸多天蝎座的演员与导演,各个才华横溢超凡脱俗。心灵鸡汤式的性格分析,因为是对天蝎座的夸赞之辞,倒也十分合我胃口,谁不喜欢听好话呢?尤其文中最后一句非常有趣,戳中笑点:说到底,他们之所以那么优秀,可能还是因为长得好看吧。所列电影部部经典,都是我碗里的菜,于是决定逐一重温一遍。其中,尤以《爱在黎明破晓前》触动我最深。整个电影轻松有趣,甜蜜温暖,而这份甜味与暖意,恋爱中的人定能体会得到。
但这又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她用两个人的相遇、交心、会意,把两个灵魂,甚至整个人类都解读得通透。这是一部关于“沟通”的电影,是一场人与人之间那种心意相通的默契的一生恐怕仅此一回错过便不会再有的“相遇”。人的一生之中,可能只会碰到一个让你想开口“说话”的人,有的人,恐怕一辈子也没有过想“说话”的冲动,他们紧闭心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让别人走进来,也不主动走出去。现在的人即使开口说话,大多只是表面上的交谈,其实彼此心里都隔着山水,各自计算着山与水的距离。
http://ww4/large/69d2b2f5jw1em2nv8qelbj20m80cngn7.jpg
电影从一开始就很抓眼,穿越欧洲大陆的火车上,男女主角俊俏迷人的外表,透着令人迷醉的文艺气息。我对这样两份特质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他们彼此一定也是如此。那对争吵不休的德国夫妇,为他们的相遇相知制造了缘分。女主角厌倦了他们的争吵,挪到后面的位子,男主角也跟着挪了过去。话题展开,她告诉他:日子越久,相爱的恋人会逐渐失去聆听对方的能力。而有意思的是,男女主角由此进入无休止的交谈之中。为了不让这种默契戛然而止,即将在维也纳下车的男主角决定为“相遇”勇敢一次,他邀请还未到站的女主角一同下车。接下来的这段对话,充分体现了编剧深厚的文字功底,更需要男女演员的扎实的演技,因为那份欣喜、急迫、怯懦、担忧、渴求的心情,需要毫不修饰不露痕迹地表现出来,否则被误读为猥亵和骚扰,岂不成了笑话。在此,掌声送给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
http://ww1/large/69d2b2f5jw1em2nz6imwvj20zk0k077n.jpg
他用“时空穿梭”“回头来过”的一段话轻松拿下同样渴望惊喜、感念默契的女主角。换作今日的你我,哪敢和一个神经兮兮目带色光的陌生男人下车?
于是他们走过维也纳的小桥、窄巷、教堂、公园、墓地,在蓝色多瑙河穿过的城市里畅谈政治、宗教、文学、音乐、哲学、艺术、爱情、婚姻、教育,两个灵魂一直在对话,那种恰似遇见另一个自我的发现、挖掘、交换,深刻得让人思索,却也轻松得如同家常。
跟他们的脚步去丈量维也纳的深度,定是一件值得一做的趣事。事实上,很多情侣曾沿着他们的路线体验过维也纳一日游。
当Jesse和Celine走上这座桥时,他们隔着一米之遥,即使有荷尔蒙催化的化学反应,但气氛依旧尴尬,以至于呆若木鸡的扮演“惠明顿的母牛”的路人甲都能分辨出“我们是奉子成婚来度蜜月的新婚夫妇”的谎言。
http://ww1/large/69d2b2f5jw1em2o857rkpj20yq0jhgpn.jpg
我们看到的“爱情片”通常是这样的:一见钟情死缠烂打到胜利征服那是好莱坞式的爱情,心心相惜彼此爱慕却从不吐露心声到死都没说过一句“我爱你”那是传统中国式的爱情,干柴烈火一碰就着激情过后各自为欢那是欧洲式的爱情。这样的情节,无论多么狗血,也能把人感动,似乎“做”出来的爱情尽是为了赚人的眼泪。如果你能记起你和恋人如何相互了解的过程,这其中一定包含相识之初“有问必答”的情节。编剧(导演)Richard Linklater毫不免俗的设计了这样一场对白,却也足够真实,还原了相知一定是你问我答彼此坦诚的过程。有意思的是,男人总喜欢打探女人的性经历,女人却总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男人对 “爱”的态度和诠释的机会。Jesse带着诡异的作怪的声音提问,Celine开诚布公的回答,回问“你是否爱过”,得来的便是简单一个字的回答,便觉吃亏上当。
http://ww2/large/69d2b2f5jw1em2olj2l7vj20yt0jhq66.jpg
随后他们进入一家音像店,在狭窄的试音间里用眼神上演了一段“抛绣球”的好戏。伴随着Kath Bloom温暖而又慵懒的声音,Come Here缓缓流出召唤与诱惑:你偷望我一眼,我故意避开你的眼神,估摸着你的视线已经移开,于是回望你一眼。在你来我往之间,爱意已蔓延。
http://ww3/large/69d2b2f5jw1em2omf3q3vj20zk0qoqbh.jpg
http://ww2/large/69d2b2f5jw1em2omfzbd7j20k00bkwg2.jpg
穿过玛利亚特雷西亚广场,Celine把Jesse带到这片“无名氏墓地”。十年前她曾到过这里,对死亡便有了自己的理解:“如果家人和朋友不知你已身亡,你就还未身亡”。墓地里躺着的那些魂灵,既然都是死于意外或自杀,大概还活在他们家人和朋友的希望之中吧?人们的生与死,善与恶,始与终,都需要他人的参与。我曾在鼓浪屿上住过三天两夜,利用一上午的时间找寻一片游人未及的墓地,找到时竟有种欣喜若狂的心境:人一生孤独,死后却有陌生人作伴,开启一段新的相识相知的旅程。
http://ww4/large/69d2b2f5jw1em2on8v7w4j20yj0jbwhh.jpg
编剧和你一样,都想知道,怎样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才会让他们如此喋喋不休地谈论着生与死、爱与恨、男人和女人、天地与万物?于是他们开始分享彼此成长的故事,大抵都是父母的错。别误会,他们给了合理的解释:要么溺爱,要么漠视,要么放任自由,要么加以枷锁。他们穷尽一生为了爱与自由而战,让子女在爱与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让生活无可挑剔,这难道不是一场另外形式的战争?或者,他们本不相爱,口口声声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勉强“厮守”,却在孩子面前口无遮拦肆无忌惮的“厮杀”。
http://ww1/large/69d2b2f5jw1em2oopj27rj20yi0j676k.jpg
很难相信这世界上有真正幸福的恋人。那些表面上看着幸福的恋人,也许从未忠实于自己忠贞于对方,阳奉阴违的人比比皆是。Celine讲她祖母的故事,Jesse以一种“过来人”的口吻说:说不定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即使选择所爱之人,未必能修成正果,结局也许是更大的希望。他不相信婚姻有善终,却几乎陷入爱情的坟墓里。
http://ww1/large/69d2b2f5jw1em2oppkq8yj20zk0m8q5t.jpg
这是两个才20出头的文艺青年,少不了愤世嫉俗,他们毫不避讳地揭过去的伤疤,却只当笑话在讲。你也不会为他们感觉可悲,因为你同他们并没有不同。也许,唯一的区别在于,你对世界的认知还没有他们深刻,而且他们已经找到了彼此的灵魂之友,或者说:另一个自己。
http://ww3/large/69d2b2f5jw1em2p0gabazj20yo0jkdkv.jpg
在摩天轮上看维也纳全景,看日落黄昏,气氛正好。此时,再也不需要任何甜蜜的话语,一吻封唇,水到渠成。
http://ww3/large/69d2b2f5jw1em2p27hnhbj20go0993z2.jpg
你们是坠入凡间的星尘,看手相的吉普赛女人如是说。此时,他们已是恋人,关于命运,开始有了分歧。她是安静地接受着赞美,他却毫不吝啬地诡辩着“看相不过是花钱买好话听”,正如后来流浪诗人为他们写诗,她欣赏,他质疑,都是恋爱中自然的状态。我特别享受他们为“吉普赛女巫”和“街头诗人”的争论,星尘奶昔,多有诗意。
http://ww1/large/69d2b2f5jw1em2p2x7r94j20yl0jfmzf.jpg
http://ww3/large/69d2b2f5jw1em2p2zc1wuj20zb0k9afp.jpg
他们在暮色的街道里游荡,看到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一番自己的说辞,无所不知,无所不谈。 Celine指着画说,“我喜欢人物融入背景的这种感觉,似乎背景比人物更强”,怎叫Jesse不着迷?
http://ww2/large/69d2b2f5jw1em2p3u2m1gj20yl0jemzr.jpg
这样一位对世界充满认知和解读的知识女性,果不其然是个无神论者。他们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待神圣的教堂,一个将痛苦和幸福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因为凡是来教堂的人,要么迷失,要么痛苦,要么罪孽深重,却都想在这里找到解答。你可以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却不能够质疑信仰的力量。
http://ww4/large/69d2b2f5jw1em2p4qsyfbj20qo0go76n.jpg
不知不觉中,他们走进一家酒吧,竟玩起弹球来。关系发展到这一步,两人谈及过去的情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刚经历过分手的伤,Jesse对于爱情是这样的理解的:所有的爱情,只是两个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相处的灵魂在寻求一种解脱。人们总说爱情是无私的付出,但仔细想想,有什么比爱情更自私? Celine想要反驳什么,又不得不承认Jesse说得有理。
http://ww1/large/69d2b2f5jw1em2p5i1cpkj20nn0dbwg2.jpg
分手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分手后你忽然发现你对这个人竟一无所知,他(她)甚至从不曾想念你,你以为双方都会痛苦,原来他早已巴不得你离开。
在遇到你之前,都是错的人。
还记得那个吉普赛女巫说,Celine会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女人。她若没有几分看人的本事,又怎会出来跑江湖,怎会看不到Celine身上女权主义的气质。一个猴子骗荤的故事,在Celine看来便是女权主义的起源:所谓女权,多半是男人用来欺骗女人而发明出来的新词,告诉女人解放“思想”和“身体”和男人上床。
http://ww1/large/69d2b2f5jw1em2p79ebgsj20yl0jg40z.jpg
他们关于男人和女人的争论,激烈而兴味十足,但因为立场的差异,又本是毫无结果和意义的辩题,决定适可而止。控制好各自话语,不该说的不说,正是“说话之道”,亦是让感情历久弥新的“相处之道”。
在咖啡馆里“假装打电话”的这一段,让我循环播放了无数次。毋庸置疑他们相爱了,却尚未对彼此吐露心声,古灵精怪的Celine玩起游戏来,通过假装和最好的朋友打电话来表达对这次邂逅的欣喜和对彼此的喜欢爱慕之情。导演无疑是聪明的,他知道这段戏最讨巧,在一段相处和了解之后,表白是必然趋势,可他又不愿意用那套俗不可耐的花招来讲表白的故事。Celine的知性,Jesse的克制,他们都害怕仓促的决定会破坏已经建立起来的化学反应链,所以导演这样的处理既是主观刻意的安排,又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游戏而非游戏,是人生又非人生,巧妙如此,掌声响起来。
http://ww4/large/69d2b2f5jw1em2p8p0f4ej20nf0b7q52.jpg
他们分离在即,在“电话”里开始试探是否还有见面的机会。为了庆祝他们“仅有的一夜”,他们到酒吧借酒偷杯,可爱又具有浪漫情怀的酒保又怎么忍心不成全。公园里饮酒望月,心情开始矛盾起来,爱已至此,要不要发生关系成为他们讨论的话题。显然,他们都想。Celine坦白一开始决定下车,本是冲着一夜情而来,但随着两人情感的升温,关系反倒变得更加复杂。Jesse 回应,如果让他在“再也不见”
和“与Celine结婚”之间做个选择,他宁愿结婚。由此可见,真爱上了,更容易纠结于“得到”与“失去”。害怕再见便是再也不见,如果再见相守,又会不会厌倦?幻想再远,不如享受当下。这段对话也极其有趣,编剧极其用心地把这种憧憬、担忧、纠结表现在“要”与“不要”的不断自我否定之中。
http://ww4/large/69d2b2f5jw1em2pgb1uhvj20dc07et91.jpg
Jesse说:我从未到过我不在场的地方,没吻过不回吻的人,未看过我不是观众的电影,我讲过很多连我都听厌烦了的故事,我厌倦了自己的存在,而只有和你在一起时,才找到另一个自己。这个时候,还需要急不耐火的性吗?那种肉体与灵魂的结合,岂不比性爱更重要?
天微亮,街边的地下室传来钢琴声。他们偷看楼下的人练琴,跟着琴声跳起了华尔兹,紧紧相拥,徐徐舞动。他们的深情,全在缠绵的肢体语言里。
http://ww2/large/69d2b2f5jw1em2pi1ttssj20zd0jkdk6.jpg
太阳升起来,她就倒在他的大腿上。他们想,时间此刻就这样静止才好。他们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分离上,彼此依靠着,依旧在交谈着。
http://ww4/large/69d2b2f5jw1em2pi8ayo5j215o0s6dou.jpg
上车之前,终于还是忍不住立下约定再见。5年太久,1年太长,6个月吧。Bye, Goodbye, Au Revoir, Later。
http://ww2/large/69d2b2f5jw1em2plog5zpj20z60jwtb7.jpg
这个别道得好缠绵,缠绵得我不知道如何收尾。这是Ethan Hawke的代表作,他把Jesse当作自己来演绎,以致于9年后,他和Julie Delpy以及原编剧Richard Linklater一起联手合写了续集Before Sunset (《爱在日落黄昏时》),18年后,再次合作了第三部Before Midnight。他用20年时间去完成和丰富一个角色。不知道是可喜还是可惜,他演过的其他角色,很快被人遗忘,惟有Jesse,长留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