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与死的黄金时代

(2014-10-06 10:50:57)
标签:

杂谈

在我的设计师的工作室看到一株一半枯一半荣的九里香,这棵树被命名为“生死相依”。这是今天第二次看到“生与死”的结合。第一次是许鞍华电影《黄金时代》里的萧红。

没想到许鞍华会以这样一种不讨好的方式来拍摄民国四大才女中最凄惨一位的一生。用纪录片的形式铺叙剧情,许鞍华的弟子关锦鹏在1995年拍摄了另他享誉国际的《阮玲玉》。而我看《黄金时代》时,果真在汤唯身上看到了张曼玉的影子,或者说萧红和阮玲玉竟忽而重合在了一起。

不讨好是因为观影者本是冲着关于萧红萧军(与其说二萧,不如说汤唯和冯绍峰)的浪漫言情小说而去,而许鞍华只给了一本历史教科书。我不太愿意向朋友推荐这部片子,因为大多数人不乐意花钱进影院看一部三小时的纪录片。毕竟,《亲爱的》可以让你哭得稀里哗啦,《心花路放》可以让你笑得前仰后合,但《黄金时代》把你闷得沉默不语。

烽火连天的年代里有一方小小天地写自己所经历的故事在萧红看来便是她人生黄金时代,所以缅怀弃儿、看透生死场、一气呵成呼兰河传。也有感人的爱情,无非是共患难的那段日子,冷了拿脸盆喝热水,饿了蘸盐巴吃面包。我说萧红是生与死的结合,因为她的脸总是惨白,看上去总是在生病,她的文章总是在做挣扎,总有力透纸背之感。而汤唯准确地演绎了这样一个生死相依的萧红,她的脸是死的,眼神却流露着坚定,她的身体是死的,手却在颤抖着力量,她用烟头灼烧自己提醒自己不要痛到麻木,她怀孕的身躯倒在岸边看逃难的船和自己错过却起不了身,竟看不到痛苦,不惊不乱,决心做个安静的不给人添乱只要能写文章怎么着都可以的特立独行的文艺女青年。这样的汤唯和萧红,便有了共鸣。

许鞍华不愧为电影大师。她过去的电影总是把小人物的家常拍得触目惊心,如今却也能把一个文学史上的大才女波澜壮阔的一生拍得平淡如水细水长流。她不带个人色彩的还原了萧红这个人物,不去意淫未有史料可查的事件,通过对萧红朋友的采访这样一种处理方式一笔带过,呈现了一个原本就神秘而充盈的女作家形象。正是这份真诚忠实的态度,让人敬畏。

如此甚好。许鞍华通过《黄金时代》塑造了一个宏观立体的萧红,若要更深入的解读她,你就不得不去阅读她在饥饿与寒冷、压迫与残害、流言与蜚语的黄金时代里写下的能给她带来宽慰与寄托的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