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蒸肉的回忆
(2012-02-26 11:04:24)
标签:
粉蒸肉乡情童年归老杂谈 |
知道我喜欢吃粉蒸肉,伯母托嫂子从乡下带来炒米粉,嫂子说伯母炒得有些糊,重新给我炒了些米磨好,今儿个又托人给我捎过来。刚刚拿到手,小小的一袋,却承载着千里之外沉甸甸的亲情,感动。也正是这一袋炒米粉,让我怀念起在伯母家三年的寄居生活。
我也曾经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我都还小,记忆里没有他们的模样。初中三年独自在家,自己洗衣做饭养鸡种菜,做家务的兴趣就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母亲每个月给我三十的零花钱,我一分不花存起来。养的那几只母鸡,下了蛋不仅够我吃,攒起来的鸡蛋还可以卖钱。
那时候每天早上给自己炒一份蛋炒饭,然后骑着车上学。上坡下坡,山间田埂,一踏到底,练就了一身骑单车的好本领。中午在学校食堂打一份五毛钱的菜,偶尔也会做辣椒炒香干或韭菜煎鸡蛋或油渣炒腌萝卜第二天带到学校吃。很少能吃到肉,才成就了今天嗜肉成性的坏毛病。
刚学做饭,受了不少委屈。堂哥给我一条鱼,不知道怎么做,灶台后面忙着添柴火,前面忙着煎鱼,火候没把握好,彻底把鱼给煎糊煎黑,坐到门槛上大哭一场。伯母听到我的哭声,叫我到她家吃饭,还说:虽然粗茶淡饭,但至少不用自己做了,放了学有小侄儿陪我玩,不会那么难过。于是我就开始在伯父家蹭饭。
伯父家穷,一年到头青菜下饭,很少能吃到肉。偶尔来了客人,才会去集市上称肉回来吃。我小时候吃相不好,夹菜的时候会多夹上一块肉放在碗里,伯父就会斜着脑袋瞪我,甚至还会说我两句,我眼泪两行顿时决堤而下。父亲跟伯父从来就是死对头,伯母跟母亲出面,我才能寄居在伯父家吃顿晚饭。
说到父亲与伯父的仇恨,得追溯到文革时期。父亲成绩好,但当时家境贫寒,伯父便唆使爷爷劝父亲辍学从军,家里就少了一张吃饭的口。我在伯父家受的委屈,从没敢在父亲面前提过,怕火上浇油伤了两家和气。正因为我,他们兄弟冰释前嫌,如今逢年过节,兄弟互访,感情甭提有多好。
乡里乡亲乡情,很多时候我不乐意回乡,许是因为在那儿早没了家的概念,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片乡里情结。等年老了,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归隐田间,种花种菜,养鸡养猪,放牛放羊,遛狗溜猫,也许还能悟出点生命的哲学,写出一些令人深省的文字。
我也曾经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去世的时候我都还小,记忆里没有他们的模样。初中三年独自在家,自己洗衣做饭养鸡种菜,做家务的兴趣就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母亲每个月给我三十的零花钱,我一分不花存起来。养的那几只母鸡,下了蛋不仅够我吃,攒起来的鸡蛋还可以卖钱。
那时候每天早上给自己炒一份蛋炒饭,然后骑着车上学。上坡下坡,山间田埂,一踏到底,练就了一身骑单车的好本领。中午在学校食堂打一份五毛钱的菜,偶尔也会做辣椒炒香干或韭菜煎鸡蛋或油渣炒腌萝卜第二天带到学校吃。很少能吃到肉,才成就了今天嗜肉成性的坏毛病。
刚学做饭,受了不少委屈。堂哥给我一条鱼,不知道怎么做,灶台后面忙着添柴火,前面忙着煎鱼,火候没把握好,彻底把鱼给煎糊煎黑,坐到门槛上大哭一场。伯母听到我的哭声,叫我到她家吃饭,还说:虽然粗茶淡饭,但至少不用自己做了,放了学有小侄儿陪我玩,不会那么难过。于是我就开始在伯父家蹭饭。
伯父家穷,一年到头青菜下饭,很少能吃到肉。偶尔来了客人,才会去集市上称肉回来吃。我小时候吃相不好,夹菜的时候会多夹上一块肉放在碗里,伯父就会斜着脑袋瞪我,甚至还会说我两句,我眼泪两行顿时决堤而下。父亲跟伯父从来就是死对头,伯母跟母亲出面,我才能寄居在伯父家吃顿晚饭。
说到父亲与伯父的仇恨,得追溯到文革时期。父亲成绩好,但当时家境贫寒,伯父便唆使爷爷劝父亲辍学从军,家里就少了一张吃饭的口。我在伯父家受的委屈,从没敢在父亲面前提过,怕火上浇油伤了两家和气。正因为我,他们兄弟冰释前嫌,如今逢年过节,兄弟互访,感情甭提有多好。
乡里乡亲乡情,很多时候我不乐意回乡,许是因为在那儿早没了家的概念,但内心深处总有一片乡里情结。等年老了,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归隐田间,种花种菜,养鸡养猪,放牛放羊,遛狗溜猫,也许还能悟出点生命的哲学,写出一些令人深省的文字。
后一篇:我的第一个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