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牙买加唱作歌手,雷鬼乐鼻祖——鲍勃·马利

(2014-12-16 11:08:23)
标签:

杂谈

鲍勃·马利(Bob Marley),1945年2月6日生于生于牙买加圣安妮,1981年5月11日逝世,牙买加唱作歌手,雷鬼乐鼻祖,拉斯塔法教徒1960年,马利开始了演唱生涯,1964年组建了“Wailing Wailers“(哭泣着的哭泣者)乐队。1971年,乐队推出了专辑《Catch Fire》(引火烧身)。1981年,马利病逝后精选集《Legend》(1984)截止到2011年是雷鬼乐界最畅销的专辑,全球销量达到两千万1990年,马利的生日被定为牙买加法定假日。2010年,获选美国CNN 近50年“世界五大指标音乐人”。

早期生活

1945年2月6日,罗伯特·纳斯特·马利/Robert Nesta Marley(鲍勃.马利原名)生于牙买加圣安妮/St. Ann's Parish(一个地名)的乡村,是一个中年白人和黑人少女的儿子。他14岁离家去金斯敦,成为一个本地歌手和教士Rastafarian Joe Higgs的学生,开始音乐生涯。

演艺经历

组建乐——1960年,马利开始了演唱生涯他的音乐风格深受Sam Cook(萨姆·库克)Fats Domind(胖子多米诺)的影响。Joe Higgs(乔·希金斯)教会马利弹吉他、作曲,还使马利开始接触“Rastafarireligion”(拉斯塔法教)。

1964年,马利在经过最初颠沛流离的音乐生活后,他与Jimmy Cliff(吉米·克利夫)和Desmond Dekker(德斯蒙德·德克尔)Junior Braithwaite(朱尼奥·布雷斯维特)、Beverley Kelso(贝弗利·凯尔索)Cherry Smith(彻里·史密斯)组建了“Wailing Wailers“(哭泣着的哭泣者)乐队。在音乐风格上乐队将爵士与牙买加的曼陀乐和斯加乐结合在一起。

成立唱片公司——1966年,刚刚结婚的马利回到了牙买加,联合以前的乐队成员重组了哭嚎者乐队。并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Wailin'soul ”(哭泣灵魂)。此时马利的音乐风格也已经将斯加音乐向雷吉音乐倾斜。但由于主流音乐界对雷吉乐这种第三世界国家音乐的蔑视和乐队发行的单曲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报酬,唱片公司很快就破产了

1968年,乐队正式改名为“哭泣者”乐队。并签约“黑马”唱片公司。

1971年,乐队推出了专辑《Catch Fire》(引火烧身)。1973年又发行了专辑《Burnin'1973》(灼烧),其中一首歌曲“I Shot The Sheriff”(我向警长开枪),它被音乐人Clapton(克莱普顿)翻唱并取得英国排行榜榜首地位。[5] 

1974年,马利和他的乐队在英国巡回演出中第一次演唱了雷吉音乐的经典之作《No Woman No Cry》。

1976年,马利在牙买加举行一场名为“微笑的牙买加”的个人音乐会。在音乐会举行的前一天,当马利和其他一些人在进行最后的排练的时候,五名枪手突然闯入,对他们疯狂扫射。谋杀并没有成功,但马利和丽塔都负了伤。第二天马利仍然举行了他的演唱会。事后,他终于知道这次谋杀是牙买加工党的武装人员所为,在这次事件之后,马利暂时离开了他的祖国。

1977年,马利陆续推出了《Exodus》(出走埃及)、《Kaya》(日本榧树)两张专辑。

1978年,马利回到了牙买加参加一场名为“一份爱,一份和平”的音乐会,在音乐会上,马利将牙买加总理曼利和他最大的政敌西加的手握在一起。

1978年马利第一次来到非洲,来到他的祖居之地——埃塞俄比亚。次年把他在非洲的所有感受写在了专辑《Survival》(幸存者)里。

1980年马利开始了他最后一次欧洲巡回演唱会,从柏林到巴塞罗那到米兰再到都柏林。

1981年5月21日,鲍勃·马利病逝,死后精选集《Legend》(1984)截止到2011年是雷鬼乐界最畅销的专辑,全球销量达到两千万。

http://ww4/large/69d2a386gw1enbceatyryj21hc0u0kbf.jpg

人物生活

妻子:Rita Anderson(丽塔·安得森

女儿:Makeda Jahnesta Marley(马科达·加内斯塔·马利)

儿子:斯蒂芬、凯-马尼、戴米安、朱利安

音乐作品

Legend(传奇)               1984

Survival (幸存者)          1979

Exodus (出埃及记)          1976

Rastaman Vibration         1976

Natty Dread                1974

Burnin'                    1973

Catch Fire               1973

荣誉

1976年:年度最佳乐队(滚石)。

1978年6月:荣获联合国颁发“第三世界和平勋章”。

1994年3月:入选美国摇滚名人堂

1999年,专辑《Exodus》被《时代》评选为“世纪专辑”。

2001年2月:入选美国好莱坞星光大道

2001年2月:追颁美国格莱美终身成就奖。一尊纪念他的雕像金斯顿国家体育场旁的道路上揭幕。

2006年,美国纽约州一部分的教会大街,从雷姆森大街至东98街,布鲁克林的弗拉特布路段被重新命名为“鲍勃马利大道”。

2010年,获选美国CNN近50年“世界五大指标音乐人”。

2011年,欧洲最大的雷鬼音乐节“Rototom Sunsplash”在西班牙举行。为期十天的音乐节不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20万歌迷,还举行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纪念雷鬼乐的代表人物鲍勃·马利逝世30周年。

癌逝

1977年7月,马利被发现肢端有小痣般的黑色素瘤,伤口是在一场足球比赛后出现的。1980年5月乐队完成了主要欧洲之旅,在米兰表演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将近十万人次的演唱会。其后马利前往美国,不久后他健康恶化,癌细胞全身扩散。马利到德国寻求治疗,在那里他得到部分基础癌症治疗并被要求需要避免某些食物、饮料和其他物质。可惜经过八个月的疗程病情仍未好转,因此马利搭上了回去牙买加的班机。

回牙买加时他的病情急速恶化。在迈阿密降落后立即将他送往医院。1981年5月11日上午,他于佛罗里达迈阿密去世,由于黑色素瘤(癌细胞)已蔓延到他的肺部和脑部。得年36岁。他最后留给儿子齐吉的一句话:“生命是金钱所买不到的”。1981年5月21日,马利在牙买加以埃塞俄比亚东正教拉斯塔法里传统进行国葬。他是被安葬在他出生地附近的一个教堂。在他去世的前一个月,他也被授予牙买加荣誉勋章。

人物评价

鲍勃·马利开创了一种民间艺术,一种民间的形式。他的一生是个传奇,富裕美满却英年早逝。童年在贫民窟的时光在马利心中留下了烙印,使他成为人民,特别是贫苦劳动者的代言人和一名反种族主义斗士。他来自第三世界,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他不仅仅是个音乐家,更是哲学家和预言家,他凭借内在的神奇信念、诚挚的情感以及高超的技艺,将这种艺术形式成功地融入了世界艺术之中,并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