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枪》影片分析

(2011-02-11 16:13:20)
标签:

姜文

gb2312

寻枪

楷体

主观镜头

文化

分类: 影评

http://s15/middle/69d2847ag9bfd471aa63e&690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枪”。

     片名《寻枪》很直接的交代了影片的故事背景,同时也反映出了片子所要表达的思想。

     故事梗概:前晚在妹妹婚礼上喝醉了的民警马三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配枪不见了,在来自上级与社会自安的双重压力下,马三展开了一段“寻枪”之旅。

     影片的前半部分使用的多为主观镜头、摇镜头来展现马三丢枪后的焦虑感、紧迫感、迷离感。忽明忽暗的色调,此起彼伏的电影配乐过分渲染了影片紧张的氛围,完整的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同时也让观众更深入的融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伴随他一起展开一次惊心动魄的“寻枪”之旅。影片的后半部分,随着线索的明朗化,观众能明显发现,主观镜头与摇镜头明显减少,主人公马三正一步一步的接近真相,丢失的“枪”也离他越来越近。

     影片以“寻枪”作为切入点,其实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影片以马三丢枪作为出发点,在寻枪的过程中又衍生出了每个人都在寻找一把“枪”,不是马三的枪,而是每个人心中的那把“枪”。马三寻找的是权利维护者丢失的权利;马三妻子寻找的是她与丈夫之间失去很久的生活激情;马三儿子寻找的是两性之间的特征;刘结巴寻找的是心中的正义;而贪生怕死的周小刚寻找的是生命中所剩无几的苟延残喘。

     片中不仅马三在寻枪,每一个人都在寻“枪”。观众大可把这所谓的“枪”看作是某种精神寄托。一个人如果丢了“枪”,失去了精神寄托,就会像片中马三那样活得憋屈,片中人在寻“枪”,片外的观众又何尝不是在漫无目的的寻“枪”。

     主人公马三的扮演者姜文,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导演,也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他用演技将一位中年男子的憋屈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片尾那阵“解脱”后的狂啸,可以说是姜文灵感的井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枪”,请保管好你的那把“枪”!

http://br.qzone.qq.com/ac/b.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