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咏雪》
(2011-01-10 21:56:5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花都区长岗中学叶文莲 |
时间: 11月
10
日
第二节
科目:
语文
章节:《咏雪》
一、 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导入课堂:
生:小声讨论。
师:这首诗是赞赏《红楼梦》里面的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才能和才华。今天我们也来认识另外的一个有才华的女子,她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咏雪》。
2、全班学生朗读课文。 是差不多的意思。
师: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都胸有成竹了哦,那么就有请两个同学给我们展示一下。
学生甲:(示读)
学生已:(示读) 三、 读出韵味——品味。 摇头晃脑地读,读出语气,读出韵味;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5分钟讨论、准备) 师:好的,时间到,请把你们的答案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谁先来? 五、 朗读背诵——积累。 |
1﹑学生对导入的这首诗比较陌生,老师可以对《红楼梦》和这首诗解释多一点,或者另选一个简单、贴近实际的例子做导入。 2、老师一个人讲解作者、作品PPT,建议这部分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来介绍,让学生主动学习。 3、朗读时,全部学生把书拿起来朗读,看来平时对朗读要求很细致、标准,对养成正确读书姿势非常好。 4、老师巡查小组合作情况,了解学情,并适当地给予指导,能降低学生的难度和疑惑,启发思考和讨论。 5、老师启发学生思考的技巧不够,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同时,调动课堂气氛、学生积极性的形式、方法欠缺,建议让其他小组来补充答案。 6、解释节奏时,应重点分析后两句的节奏。,是“王凝之/妻也”,还是“王凝/之妻也”?学生是无法判断的,必须提供相关资料,降低难度。 7、有老师说“摇头晃脑”不是要求的,而是要营造一个氛围,这是很有见地的意见。或许可以这样提问: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些语句,试着读出韵味来。 8、学生有预习笔记本,看来有充分预习,学习习惯良好。 9、怎么能肯定“撒盐空中差可拟”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呢?即使要从形容下雪籽的角度给于肯定,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直接代替学生分析了。 10、可以更宽泛的让学生训练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而不应该局限于对雪的比喻。 11、课外延伸不能有助于课文本身的理解,不够围绕本课重点。 |
|
1、教态自然,声音清晰。 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小组交流比较好,参与性比较高。 3、学生的学习习惯很好,看来平常到位,训练有素,这种做法值得学习。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