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主干循环教学模式一课感想 (12.01)
(2010-12-23 11:22:52)
之前还在大学城时就听卢老师说过关于“非线性”的一些内容,对林书记充满崇敬,这次有幸跟着长中数学课组去狮峰中学参加林书记关于“非线性”的讲座,内心无比激动。
听了林少杰书记关于“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讲座,收获蛮多的,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林书记说,通过“非线性”这种单元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成绩提高,负担相对减轻,兴趣明显增强,也就是所谓的三效益。而这些也在实践中已得到肯定,而且“非线性”理论依据充分,平民化、普遍适用、容易理解、容易切入、方便操作,能有效容纳客观真理,允许有不同见解和实施的误差,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我们带着对“非线性”的好奇心迈入知识的海洋。
什么叫“非线性”?也就是说不千篇一律地按照书本的教学顺序,我们可以灵活变通,弄清楚学生认知对学习材料的呈现需求,一般是以整体—局部—整体的方式呈现。有什么形式呢?可以是突出主干的形式,也可以是变式循环的形式(本质保持不变,只是形式改变),再可以是问题情境的形式出现。如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教学,按照书本的教学顺序是先下定义,然后是“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最后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而用“非线性”教学,先是“三线合一”,可以先探索认识普通的三角形“三线不合一”,再探索怎样的三角形“三线合一”,接着再下定义之类的,由于学生小学时已接触等腰三角形,采用“非线性”教学省时省事。还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教学,我们对于全等根本就不需要探索证明,把五条判定公理一起呈现给学生(教师验证即可),让学生从结构上掌握知识,在循环中逐步提高,保证学习的自主性;又如有理数加减的教学,-15+3,我们用输球赢球或借钱还钱来理解的话,相信幼儿园的孩子都知道答案,而如果你先给学生讲计算法则,再根据法则计算的话,等他们弄懂了法则已经晕了。就像我们喝水,本来是件很顺畅的事,假如你一步一步说出喝水步骤再喝的话,那这杯水还能喝成么?
“非线性”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为。我们教师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留白”,充分利用学生的“广义生活区”,关注“齐步走”的同时更要关注“异步走”,必要时还要保持缄默。对于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我们要使学生形成自动化,达到听懂、会做但做得对,还要是必须在限时间内做得对,这就是高效。
说的很多都是很有道理的教学,而且是可行的,我想到这学期的课程内容和卢老师(指导老师)的教学,暗暗佩服她的高招!很感谢长中给我们学习的机会,我们会好好珍惜的!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