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8年中考满分作文(四川成都卷):答案

(2019-02-17 20:04:52)
标签:

教育

文化

情感

健康

杂谈

分类: 2018年中考满分作文
218年中考满分作文(四川成都卷):答案

2018年中考满分作文(四川成都卷)精选

以“答案”为题作文

 

【原题再现】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侯,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原题特点】

回顾四川省成都市近五年的中考作文,2017年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开头作文,属于给材料的自命题作文,其余四年均为命题或半命题作文—2014年是半命题作文“小小的  ,2015年是命题作文“挥手自兹去”,2016年是命题作文“散步”。其中,2015年至2017年的作文题目或材料出自课本,2018年又回归课外,体现了作文命题“稳中有变”的思路。题目中的“答案”有多重含义,命题者给了一段材料,做了思路上的提示。这个题目看似十分浅显,实则从三个方面体现了匠心独运的出题思路。

1.彰显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作文材料“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意在告诉考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不仅符合新课程理念中“重在过程”的学习要求,更是告诉考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2.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答案”一词对考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这样的题目意在让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了虚假写作。

3.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材料中的三个句子,即是三组关于答案的思辨性概念。第句,试卷上与生活上的答案,指向学习与人生。第二句,正与误(好与坏)的答案,指向真善美与假恶丑。第三句,答案及其获取的过程,指向过程与结果。这三组概念紧紧围绕“答案”,并引导考生的思维向广度与深度发展。

【思路要点】

1.着眼于“答案”的通常意

由作文材料“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得出立意:读幼儿园,歪歪斜斜地写下几个字母、数字,老师会奖励红花或红星;小学考试中,得了一百分,老师、爸妈都很高兴;初中月考时,粗心答错或不知道正确答案的题目增多了,但“我”通过努力,走出了沮丧,再次建立了信心…经受了挫折的“我”更加自信、乐观地抒写着人生的“答案”。

2.着眼于“答案”的正误

由作文材料“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得出立意:科学问题的答案有正误之分,艺术问题的答案有好坏之别,同样的人生问题的答案也有对错之分,善恶之别。我们应当擦亮眼睛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寻找人生的正确答案。

3.着眼于“答案”的多少

由作文材料答案“有时又不止一个”得出立意: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条条大路通罗马,答案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科学问題的答案尚且不能做到完全的唯一,人生的答案则更具有灵活多变性。不必追求统一化、同质化。

4.着眼于获得“答案”的过程

由作文材料“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得出立意:答案本身不重要,过程更重要。到达顶峰固然能欣赏到“无限风光”,但浩途的风景也未必不美丽。

5.着眼于“答案”的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

由作文材料“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得出立意: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追求人生意义、价值这些“答案”的过程。

6.着眼于获取正确“答案”的难度

由作文材料“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得出立意:从小处入手,写追寻人生“答案”;也可以从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角度入手,写寻求社会进步、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答案”。

218年中考满分作文(四川成都卷):答案

【中考标杆范文】

阅卷评分(一类文上)

内容24  表达25

发展9   总分58

 

成都一考生 

古往今来,一份份沉甸甸的答案,造就了一位位风华绝代的才子,一位位精忠报国的猛士,一位位追求心灵自由的雅士。他们用自己的才华乃至生命,书写着壮丽的诗篇。他们留给后人的人生答案,可与日月同辉!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你本来“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被刘皇叔的真诚以及他统一中原、恢复汉室的志向打动,于是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戴纶巾,摇羽扇,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披鹤氅,操瑶琴,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至今,西城上空仍回荡着你安之若素的琴声,五丈原中尚留存着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你以经天纬地之才,神鬼莫测之术书写着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答案。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你深知要想实现报国之志,必须“老夫聊发少年狂”。你深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于是,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坚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面对人生风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你超然、洒脱的人生答案。乐观、豁达的精神也最终成就了你在诗词、散文、书画、美食诸方面的卓越成就。

身为皇帝的扈从,又有一个身居相位的父亲,你应该前程似锦。但你渴望心灵自由,不愿为世俗、官场所羁绊,总期待“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面对“夜深千帐灯”的千古奇观,你的心里有的只是“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牵挂。最终,你带着遗憾,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你交出了一份渴望心灵自由的答案。

斗转星移,如今,在考场上的我们“肆无忌惮”地书写着自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答案。老师、爸妈,你们放心,我们年轻,我们有的是梦想与激情,我们能像孔明那样执着,像苏轼那样旷达,像纳兰性德那样洒脱,书写出更加壮丽的人生答案!

218年中考满分作文(四川成都卷):答案


【得分点提示】

1.立意高远,不同流俗。考生将壮丽  的人生“答案”定义为执着、旷达、洒脱,并以此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立意深刻、高远。文末,考生提出希望,表示要用火热的青春书写壮丽的人生答案,令人振奋!

2.巧妙引用,手法灵活。文章引述古诗文、典故传说时,或直引,或转述,率性而为,又与文章内容严丝合缝,显得灵活自如。比如文章第二段,除了直接引用诸葛亮的《出师表》,还用两副对联概括诸葛亮的事迹,用杜甫的诗句表达惋惜之情,可见考生素材积累丰富。

3.抒情味浓,底蕴深厚。本文是一篇文化散文,也是一篇毫无拖泥带水之感的抒情散文。文章或高度浓缩事例,或将诗文、典故巧妙地嵌入到叙事、抒情之中,使得文章颇具诗意,既增强了说服力,又显得颇有文化底蕴。

【得分亮点】立意深刻  底蕴深厚

                                             (点评名师:刘海燕)

218年中考满分作文(四川成都卷):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