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瓷魂》——淡雅于“喜马拉雅”之《高考满分作文》专辑音频
天津卷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2017高考满分作文(天津卷):瓷魂
三月的家乡时常飘着丝丝细雨,深青色石板上升起的隐隐雾气挥之不去。随着我的来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巷子深处传来。
门是轻掩着的,当我喘着气进入天井时,爷爷正戴着眼镜,专心致志的在瓷胎上摹字。唉,这么多年,他还是那么专注于青瓷,看着心无旁骛的他,我有些无奈。唉,这个瓷疯子。
那青瓷杯摆在书案上,静若悬停。爷爷一手握着笔,一手捧着瓶身,小心翼翼,仿佛手中的是传世珍宝。笔锋轻转,轻轻勾勒,原有的釉彩显得更加清晰。镜片背后的目光坚毅而专注,好像要穿透瓷器本身。多少次试题,多少次摇头,换得稍许欣慰的一笑,但爷爷似乎仍有一丝愧疚——他的手在轻颤着。题完最后一个字,爷爷用粗糙的大手轻轻摩挲着瓷瓶,我只听到窗外的雨打在芭蕉叶上,和着他的轻声叹息。
多少年了,每次到爷爷家,昨天他痴迷的望着橱中的一件件瓷器,望着瓶身泼墨的山水,跃然的锦鲤,似有一抹嫣然的笑意藏在其中。我往往不以为然,借用爸爸的话来说,这玩意儿能玩出饭来吃?爷爷的学生多少人升官了,发财了,只有他一心扑在这玩意儿上,痴情不改,难怪有人戏称爷爷“瓷疯子”。
“爷爷,你该歇歇了。”我说。
“嫌我活的太久,催我走了吗?”爷爷笑着。
“哪里,爷爷要活到120岁呢。”
“活着总得做点事,升官发财没兴趣,只能做这玩意儿。”然后话锋一转,“听说那两个……”
他说的是他的两个学生,一个做厂长,发了点财,不到50岁,刚死了;一个当了副县长,因受贿被判了10年徒刑。在得到我肯定的回答之后,爷爷一声长叹:“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我知道爷爷念的是《红楼梦》里的句子。
“全是金钱惹的祸。”然后又是话锋一转,“爷爷没有多少财富留给你们,你不恨爷爷吧?”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以增其过。”
我念了一副林则徐的对子,爷爷高兴的放下笔,用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连说:“得爷爷真传也,得爷爷真传也。”
这时我忽然读懂了爷爷,不知谁说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爷爷就是一个胸怀诗和远方田野的人啊。
小院,清凉如水,古韵古香在空气中流转。望着爷爷和青瓷,我仿佛看见旧时长安街、古城墙,丝丝微风中,古人的衣袂翻飞,熟悉而陌生。
爷爷,送你“瓷魂”二字,如何?(937字)

【得分点解读】
1、选材新颖,立意高远。文章以爷爷专注于青瓷为题材,歌颂爷爷淡然高远的人生情怀,表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的主旨,选材新颖独特,立意高远。
2、描写生动,形象丰富。文章先描写爷爷专注的神情,再通过与爷爷的对话,特别是“用大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连说”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一个情感丰富,卓然不群的老人形象,可亲可敬。
3、语言精妙,耐人寻味。写小巷“深青色石板上升起的隐隐雾气,挥之不去”,写小院“清凉如水,古韵古香在空气中流转”,写人物对话用《红楼梦》中的语言和林则徐的对联,语言精美,耐人寻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