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费城 |
分类: 细微琐碎 |
好像最近开始喜欢用言语来表示我的感谢。是的,我要再次感谢,thanks god,在朋友们的帮忙下,我在费城的第一个名义上的家,基本上已经settle下来了。来美国这么多年,第一次一个人住,在这个全新的城市,以全新的身份和视角。
公寓很旧,并不大,一个人住刚刚好,你知道city里面当然不可能住的那么新那么宽敞。橱柜里储物间衣橱间都塞得满满的。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很有一点恋物。走到哪里都喜欢带着一堆东西,努力的自己营造一点家的氛围。这个新家也是如此,虽然延续我一贯的黑白简约风格,但是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都在手边。搬家的时候我很舍不得扔东西,总觉得任何东西我都会需要当然它们也需要我,你知道人与物之间其实也有chemistry的。虽然这让我搬家很是吃了一点苦头,一个礼拜的收拾解包让我整整掉了4磅。但是一回家就被融融的灯光和音乐油画包围的惬意感觉,让我觉得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公寓离office超近,我可以睡到附近教堂敲早晨钟的时候起床,然后迎着热情的阳光看着路上充满朝气的学生脸蛋然后自己顺便也被感染得很spiritual的去上班。在学校工作就是有这点好处,你永远面对着一张张充满生气怀着憧憬的脸,这让人感觉生活如此单纯如此美好,生活也如此充满希望充满活力,虽然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自己的感觉而已。
新工作照例是好的,虽然并没有太多新奇之处。我还是做着跟从前差不多的事情读着差不多的paper,所以心态并不需要调整太多我的schedule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不同。唯一变化的就是不再挂在msn与老妈例行公事的打声招呼与朋友热火朝天的闲聊了(因为msn在我的电脑上不受欢迎),所以我现在改泡facebook了。如果要比较与当学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现在的待遇不同坐的位置不同。然后上下班的时候,碰见行色匆匆的学生的时候颇有一点曾经沧海苦尽甘来的感觉,然后幻想自己现在如果是学生会怎样。
费城是个相对古老的城市,最早的白宫就在坐落在第六街,虽然看上去无比的朴实无华。我公寓附近的小街有着青灰色长方形的石砖路,依稀可见年月,踩上去颇有质感,隐约带着一点不真实的时代错觉感。trolley的两条轨道被磨得铮亮,平行的穿插于石砖路之间,延伸至看不见的远方。这让人不禁想起电影里面的场景,黑白色的古老欧洲小城,作为画外音的会响着铃铛的电车缓缓驶过,一张张交换更替的面孔,主人公却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漫无边际的久久冥想。
这个城市虽然旧,但是一点也不浮躁,虽然街道的贫富悬殊也很明显。鳞次栉比的欧式建筑与矮小破烂的黑人贫民区形成鲜明对比。可是当你漫无目的的走在街道上,你会觉得无比的自如自若,街上的行人不若nyc的那般冷淡那般面容疲惫,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的在拼命在追赶着一些什么。而这个城市的人却感觉更加的casual更加的enjoy life。随便一家街头的café,都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的路人神色悠闲的相约着欢笑着谈天说地。
街边有很多的gallery,old city那边尤其多,当然那边也是文艺青年和艺术创作者的集会之地。随便一家gallery的橱窗都摆设得很有创意,这让人走过觉得无比的赏心悦目。如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碰见专业人士在街边作画,看似随便架起的一幅画板,可是每一处着色每一笔线条,却处处体现画者艺术的功底一并对生活的热爱。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我从心底里喜欢上了这个城市,也许,正是因为我没有太多的期望,所以反而会得到许多的惊喜。每一天,我都在认识新的朋友感受新的事物,或者与旧朋友catch up,活动排的满满。有空的时候,信步走去两个block之遥的Starbucks去喝咖啡,读一读麦卡勒斯的原版小说听听店里经典的Louis Armstrong的Jazz然后撑着脑袋看着落地长窗外的行人。就在不经意间,他们装饰了我的眼帘,当然我也装饰了他们的视线。
其实说到底,骨子里我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city girl。在Rochester呆的久了,也渐渐的有了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可以过这种平淡的生活然后清心寡欲的做着一份貌似很decent的工作。可是当我重新回归city走在费城的街道上,被人声鼎沸的吵杂声包围,被店里最新的billboard Hip hop打榜歌曲hit on,然后我便开始到感觉体内有东西在慢慢的苏醒,一种熟悉的感觉在慢慢的回来,然后我发觉,重新融入city life是如此的自然而又自在,没有任何不适任何陌生。当然,关于这个城市的其他许多,我还在一点点的发掘,我相信这样的search不会让我失望。
告别一个城市,挥别一些朋友,虽然有些不舍,可是朋友就是朋友,虽然空间相隔,他们永远都是朋友。你知道,一个人的真心永远值得同等的对待。而且,新的地方永远有新的惊喜,你永远不知道在转角处有些什么有趣的人在等着你,你也永远不知道生活中会有哪些不一样的惊奇与体验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