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僵尸》:如何对待电影传统

(2014-03-27 16:36:00)


 http://s6/mw690/001W749oty6HDyMZnpj95&690

一个地方的电影创作越是感到枯竭的时候,它越希望从传统中汲取能量。对于香港电影来说,现在面临的情况便是这样。这个地区的中坚电影人已经泰半北上,在新的制作环境中忙碌「揾食」,他们面对的观众群体陌生而又熟悉。说是陌生,无时差地经历了当代美日韩流行文化洗礼的这一代大陆年轻人喜欢什么、追捧什么,真让他们心中无底,欲迎合而无门;说是熟悉,毕竟当下的主力观众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以70后至85前为主)是在港片中泡大的,对吴宇森、徐克、王晶、刘镇伟、黄百鸣、李力持、陈嘉上、周星驰等如数家珍。

 

于是在王晶等人看来,一条赚钱的捷径已经摆在面前了,那就是无休止地翻炒昔日陈货,榨取香港电影昔日品牌的剩余价值,所以西游题材、黑帮赌片、贺岁喜剧三天两头旧貌换新颜出现在内地的银幕上。

 

值得关注的是,比起老面孔们的不思进取,当下的香港也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创作者,以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黄金时代留下的电影遗产,先有郭子健,后有麦浚龙。最大的反差或许在于,对麦浚龙这一代创作者来说,在港片的黄金时期,他们还只是影迷或观众,这反而令他们能更慎重地对待电影传统。

 

《僵尸》是麦浚龙的第一部作品,它的制作水平令人非常惊喜,它的初衷也并非想全然照搬林正英、许冠英的清装僵尸喜剧。整部影片对「僵尸文化」的立场是带有某种后设性的反思和怀想。首先它根本不是一部喜剧,说是悲剧亦可。钱小豪在片中演的角色可以说是他自己——一个演惯僵尸片但已无片可拍的老演员,并且家庭生活不幸,妻离子散的他搬到一座阴森诡谲的大厦,只想结束自己的生命。陈友饰演的道长角色也因为无鬼可捉,改行开大排档炒糯米饭。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郭子健、郑思杰合作编、导的《打擂台》来,作为对消逝传统的怀旧,两部影片均是在感叹落寞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窘迫。

 

大约是上天怜悯他们的处境,一具精心炼制的僵尸适时地出现了,给了钱小豪和陈友施展毕生所学的机会。但影片结束时,叙事突然从之前的捉鬼情节跳出,以一种暧昧的否定来暗示那可能只是上吊自杀的钱小豪临终幻想而已。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没有答案。

 

《僵尸》并不是一部典型的八十年代动作喜剧僵尸片,如果真的原封不动,那麦浚龙和黄百鸣、刘镇伟之流也就毫无区别了。尽管如此,片中用到的很多僵尸法术都是老观众非常熟悉的,例如「铜钱面罩」、「画符念咒」、「喝乌鸦血」等等,但麦浚龙也引进了一些日式甚至美式恐怖片的风格,这可能和《咒怨》系列的清水崇担任本片监制有关,还有个别场景说是受到库布里克《闪灵》的影响也不为过。

 

因此《僵尸》是可以被称为「影迷电影」的。这类电影是对电影本身的迷恋的产物,是旧电影传统在新时代的自我繁殖和翻新。往远的说,美国「新好莱坞」的马丁·斯科赛斯的作品便有很强的影迷情节,后来的昆汀·塔伦蒂诺就更明显了。影迷电影在华语电影中还非常罕见,这大抵是因为影迷文化在此地生根尚浅,而且创作影迷电影,不仅要求对影史传统非常熟悉,也得具备非常强的前瞻性,对人在当下的困境有所感悟,否则只知怀旧,必然是死路一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