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卍字手(下)

标签:
文化体育教育健康收藏 |
分类: 转载 |
(二)卍字手的技击作用
孙禄堂曾对陈健侯说:“太极拳有卍字手,犹枪膛内有来复线,引弦上有箭,持恒渐进,必然劲气内藏,运之发之,锐不可当”(陈登临《孙禄堂授拳陈健侯侧记》)。师祖的话非常深刻,不是一般人能体会到的。
岳父陈健侯在授我卍字手时,对我说:“卍字手中包含八个卦限。卍字手互为直角的拇食中三指,就是空间直角坐标系的三个坐标轴。三个坐标轴形成三个平面,三个平面将空间切割成八个卦限。这就好比分三刀切一块平放的豆腐,第一刀水平切开,第二刀垂直切开,第三刀与第二刀垂直相交,再垂直切开。这样,一块豆腐便被三刀切成八小块,每小块代表一个卦限,就是八个卦限——乾坤震艮离坎兑巽。这八个卦,变化无穷。’
陈健侯的学生周生洪(武术名家,2006年国际内家拳武术比赛形象大使、国际内家拳比赛冠军)讲:“卍字手在推手与散打时起很大作用。例如,在推手时,会卍字手的人,用食指与中指就能把对方手腕切住,对方无法反抗,一捋就可把对方发出去。而不会卍字手的,要用五个手指抓住对方的手腕再捋,速度慢,而且对方可以反抗。”
笔者的肤浅体会是,练卍字手首先是练手指的力量,一举手就能力贯指端,像钢针一样,可以用于点穴。练卍字手不久,手上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气感。其次是练手腕八块骨头的灵活性。练成卍字手的手腕,灵活性是无与伦比的。拳家都知道,锁腕是擒拿常用的手法。而练成了卍字手,就不易被人锁住,反而能锁住对方的手腕。再次,练习手掌触觉的敏感度,提高“听劲”能力。据说,卍字手上乘之高手,手背上的汗毛根根竖起,像雷达一样,能及时捕捉对方的信息。复次,练卍字手也是炼内劲的一种有效功法。练卍字手,初则“绳绑索绑”.明劲刚劲,久而久之,则“圆球弹簧”,劲气内藏。要用意念把手掌拉呈90度的立掌,意念力就能产生,久之则内劲自生。行家都知道,看一个人学没学过拳,有没有内劲,只要看他的手腕外侧(靠近椭圆关节)有没有隆起的一块筋。筋隆得越高,其内劲越大。拳家云:“筋脉长一分,力长千斤。”而凡苦练过卍字手的人,手腕处都有一块隆起的筋。最后,卍字手在使用上变化无穷。卍字手有平直横圆交五种基本形式,在用法上有左旋、右旋、上旋、下旋、内旋、外旋等,处处强诟螺旋劲(与陈式太极拳中的“缠丝劲”不同)。陈健侯曾对我说过:“你看螺丝钉,多厉害,不管多坚硬的东西都能钻进去。”卍转动起来,像一个法轮,使对方感到处处是手,防不胜防。
由此可见,卍字手作为一种掌法,具有着独特的技击作用。俗话说:“拧挨十拳,不挨一掌;宁挨十掌,不挨一指。”孙禄堂、陈健侯等先师的卍字手都是与气功相结合的,手指所指,往往点中对方的穴位,所以对方往往难于招架。陈健侯在1936年曾用含有卍字手的“懒扎衣”(称为王手),把江边码头大恶霸齐德厚打得跌出丈外。陈健侯的大弟子张祚玉也以卍字手闻名沪宁线上。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卍字手是一种基本功,有一套专门的习练方法。后面将对具体功法进行专门介绍,对技击有兴趣的人,可以认真研究,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可能择善而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