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抹不掉的记忆——长春老摩电走过的轨迹

(2012-05-04 12:40:50)
标签:

红旗街

有轨电车

长春火车站

胜利公园

分类: 记录长春

    长春有轨电车七十年代前经过的城市街路,也许我们已经淡忘了,网上有关长春电车的历史老照片也多是80年代后拍摄的,而且多是80年代后尚存的52、53、54路三条线路的画面,事实上六七十年长春有轨电车最鼎盛时期,共有6条线路。大多数有轨电车都是从火车站开出,分别通往红旗街,东大桥,和红旗街开往和平大路、一汽五站等方向的。

    其中:
      1线——由火车站汉口大街经西广场、胜利公园、北京大街(二商店)、三马路转入重庆路、经五商店(今天百货大楼)。到了西安大路经同志街、四分局、桂林路、新民广场转入工农大路到红旗街终点。    
      2线——由红旗街开往一汽五站。   
      3线——由火车站汉口大街经西广场、胜利公园、北京大街(二商店)、三马路转入重庆路、经五商店(今天百货大楼)。到了西安大路经康平街、建设街转入德惠路建设广场、工农大路电车公司到红旗街。
     4线——由红旗街经一汽一站、长纺开往和平大路(今天唯一尚存的54路)。           
     5线——由火车站经胜利大街、长通路、开往东大桥(这是一条单线,往来的车要等待错车)。
     6线——由火车站汉口大街经西广场、白菊路、由建设街转入西安大路经208医院到和平大路。
 
   70年代后这些有轨铁路大多被拆除了,基本没有留下70年代前的老影像资料,不过我们的童年是伴随电车叮叮当当的铃声,陶醉在老电车悠悠荡的记忆中渐渐长大的,因此老摩电带给我们的童年记忆很难抹去。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激励我用生涩的油画笔,陆续将老摩电走过长春城区的历史轨迹复述在这里。
 

http://s1/mw690/001W6Tiuty6FPyPIRD117&690

                           伪满时期长春有轨电车行驶路线图
                              

http://s14/mw690/001W6Tiuty6FPxR1ePj0d&690

                       50年代--70年代长春有轨电车行驶路线图

 

http://s16/mw690/001W6Tiuty6FPxRXuHl8f&690

                          70年代--90年代长春有轨电车行驶路线图

 
 
                   3线摩电经过工农大路老电车公司站的旧影
 
   不论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在长春,整座城市还处在朦胧睡意之中,每天早上停在电车公司工农大路车库里的一辆辆绿色有轨电车,都会从车库缓缓开出,车轮驶入铁轨撞击道岔发出清脆的金属声,划破寂静的清晨。开出来的有轨电车不停地往返于长春市繁忙的区域。一直到夜色深沉,电车才与他的主人拖着疲惫的大辫子开回车库。 当年3线有轨电车,由火车站经西广场、白菊路、建设街、德惠路到工农大路电车公司到红旗街。这是老电车公司站,背景中站台附近这个小红房子,在80年代日本人拍的老照片中可以印证。

 

http://s13/middle/69c957a6tc62c0b0eb788&690
长春电车公司站复原 ——李明东原创油画

 

 

 

1、3线火车站汉口大街终点站 

   

http://s9/middle/69c957a6hc3fabab43278&690

                               长春火车站汉口大街——李明东原创油画

 

    20年前,长春火车站站前广场的西侧,曾经有一栋低调奢华的老建筑,洋味十足的土黄色外墙,楼顶两端墨绿色穹顶,让整个建筑体现着浓浓的哥特式风格。解放后这里曾经是长春铁路公安处办公楼,据老人们讲,该建筑1910年建成时就建有暖气、自来水和水冲厕所等现代设施。但是普通百姓少有人注意他,因此说他低调奢华,似乎还有一些神秘。其实这栋百年老建筑,却有一段久远罪恶的历史背景,原来他是日本人阴谋侵吞中国的策划机构“满铁长春地方事务所”旧址。这里曾经是火车站通往红旗街方向有轨电车1、3线电车的起点,在这里一栋永远消失的老建筑——满铁事务所,早已伴随有轨电车渐行渐远了。消失的痕迹只能飘渺的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画笔尚可还原我们童年的记忆。

 

 
                       1线摩电车走过461医院门前

 

 http://s1/middle/69c957a6hc53e08feb395&690

六七十年代老电车有火车站经自由大路前往红旗街
李明东原创油画

 

    当年1线有轨,由火车站经南广场、胜利公园、北京大街、大经路、重庆路桂林路、自由大路新民广场路到红旗街现在欧亚商都门前。这是当年电车走过新民广场461医院门前。当年的自由大路是由小方石头铺成的俗称坦克路,新民广场还没有建成,满眼望去似乎还有些荒芜素面。

 

 

 

                               五商店门前驶过的老电车 

 

 http://s11/middle/69c957a6tc62d540e1cba&690

                         1、3线老电车曾经沿着重庆路穿过斯大林大街五商店门前驶过

                                       ( 李明东原创油画)

 
     夜幕下,久久驻足在霓彩纷呈的长春重庆路口百货大楼门前,眼前掠过一幅精彩时尚的画面,穿梭在路上五光十色的车流和涌动中形色色的人们,簇拥在这繁华路口上,我努力揣测和思索着,他们当中有谁知道这里当年曾经是生意红火的“五商店”,更有谁知道“五商店”门前重庆路上的铁轨曾经行驶着“摩电车”。是的,眼下这里早已时过境迁,宽敞的柏油路早已不见老电车留下的丝毫痕迹,现代都市高楼林立,气派十足的百货大楼也取代了“五商店”那栋伪满时期修建的老建筑。也许今天的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街路口昨天发生的故事,或者勉强记得这里十几年前曾经跑过无轨大辫子车罢了。

 


                        有轨电车停靠在二商店门前

 

   七十年代前住在“长百二商店”附近,每天远远的都会听着摩电车隆隆作响,二商店门前有一车站,1线和3线摩电车在那里停靠。还清楚的记得,站台石阶上那两个有着浓浓洋味的欧式老路灯,每到夜幕降临时昏黄的灯光,仿佛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的往事。记得早年的老摩电主车后面往往还拖着一节小车厢,好似小列车,有轨电车从二商店站开出,往胜利公园方向行驶是一段漫长的大下坡,这样拖着列车的电车,行驶在这段坡路上总会左右摇头摆尾,坐车人也跟着摇摆,车速由慢到快,又由快到慢,感觉很刺激。70年代后这段有轨铁路被拆除了,不过老摩电带给我们童年的记忆很难抹去,多少次梦里坐在摇摇晃晃电车,穿越到童年时光里。 

 

http://s2/middle/69c957a6tc724af392fd1&690

黄昏下二商店门前的有轨电车( 李明东原创油画)

 

 

绕过西广场转盘的有轨电车

 

http://s2/middle/69c957a6hcb242c897221&690
  ( 李明东原创油画)

 

    1969年以前在火车站汉口大街发出的有轨电车,绕过西广场转盘后在这里分出两条电车线路,一路继续前行途径白菊路建设街,一直到和平大路终点站,叫6线。另一条线绕过西广场转盘沿着北京大街到了胜利公园正门横穿过斯大林大街,继续沿着北京大街经过老二商店门前转入大经路开往三马路、重庆路、在穿过西安大路、桂林路、新民广场到红旗街,叫1线有轨电车。以上是六七十年代由火车站发出的1线电车行驶的轨迹。那幅画面也就是1线有轨电车,六七十年代以前绕过西广场转盘进入北京大街的画面。                         

 

 

                            一汽东风大街上的有轨电车

 

    80年代前,长春马路上叮叮当当的绿皮老电车,风雨飘摇平淡的运行了几十年。突然有一天,铁轨上几辆浅黄色嵌着绿色腰线,崭新的电车,出现在市民的视线中。据说这车是大连产的700型有轨车,电车安装着电气自动门,在那年头,这车绝对算得上充满时代气息。记得,好奇的市民簇拥到电车站台上,尝试着近距离接触那稀罕玩意,一辆辆老式电车进进出出站台,可是拥挤在站台上的人头并没有明显减少。终于远远的开来那种崭新的“大连车”,站台上的人们开始躁动,车还没停稳,人群蜂拥着挤上电车,瞬间车厢里撞豆包一样挤满,凑热闹的、好奇地、赶路的各种形形色色的人们。自动气门,嗤嗤...不停地机械运动着,试图关上挤得呲牙咧嘴的车门.......

    随着长春公交车的更新换代,许多老电车线路被拆除了,仅有的一条红旗街开往和平大路的电车也更新换代了。200型也好700型也罢,终于有一天,他们都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怎奈,残留在长春人的老电车烙印,久久没有抹去。

   随着长春公交车的更新换代,许多老电车线路被拆除了,仅有的一条红旗街开往和平大路的电车也更新换代了。200型也好700型也罢,终于有一天,他们都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怎奈,残留在长春人的老电车烙印,久久没有抹去。

 

 

http://s10/mw690/69c957a6hcd6c54a0b139&690 

700型有轨电车行驶在东风大街上(李明东原创画)


 

驶往汽车城的有轨电车

 

     解放初,号称共和国长子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就建在长春市区的西南“边陲”石虎屯附近哈大铁路旁。一汽正是借助铁路这个地理优势将原料和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输出。但是,听老一辈人讲,一汽建厂初期茫茫旷野上还谈不上公共交通,简陋的沙石路远远不能适应新兴工业区数以万计产业大军夜以继日的生活需求。恰巧红旗街到宽平桥一段电车轨道与汽车厂东侧边缘擦肩。为破解公共交通难题,催生了这条电车轨道延伸至汽车厂区。就这样,当年的2线有轨电车(长春人习惯称“摩电车”)承担了汽车城与长春市区的主要交通工具。现在人们大多只记得那条线路叫52路电车,其实80年代前那条线路被称为2线电车。由于2线这一点睛之笔,打通了任、督二脉,形成有轨电车环形运行的格局,有轨电车一度跃升为长春交通的主干线。正是这样,一汽借助火车和电车这两大交通动脉,各领风骚几十年,既促进了生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沿途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更是如鱼得水。

http://s13/mw690/69c957a6tdeb0dd56a89c&690

 长春52路有轨电车终点站一汽五站(汽车厂1号门)

                                       lmd105手绘油画
 
    人们习惯上称长春是卧在车轮上的城市,老长春人对“车”往往都有一段难忘的记忆,不管是电车还是汽车。当有轨电车遇到汽车时,儿时的我也曾亲身经历过一段与车有关的故事和人。至今每当提起“2线有轨电车”脑海里往往还会“摩电车、汽车城”交替浮现。其实这里还真有一段故事,那是60年代初我家邻居有一对小夫妻,我管他们叫小姨、小姨夫。小姨在电车公司当售票员,常见她身穿黑大衣脚蹬大头鞋全副武装匆匆上下班的样子,记得她常跑的线路就是红旗街到汽车厂的2线有轨电车。小姨家是农村的,年轻时虽然有些“土”,也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有这份工作很满足,反正小姨那双大眼睛经常笑眯眯的,一副春风得意的样子,因此大人孩子都喜欢她。而我更喜欢听他绘声绘色讲有关“摩电车”的故事,她每次讲电车故事都会有意无意的扯到汽车厂。据说当年有轨电车有零点班的夜车,午夜乘坐2线电车大都是一汽上下夜半的职工。午夜下班的职工即困又乏,上了2线电车就好像一步踏进了家门,往座位上一偎就入了梦乡,心里踏实着呢,车到终点热心售票员总会喊一声:“终点站到了!”大概她们身临其境更体谅夜班同志的辛苦吧。轻轻地唤醒他们,但也时常有人装睡,只待那一声甜甜的呼唤。小姨就是这么认识在汽车厂下夜班的小姨夫……从此我的故事里多了一份有关汽车厂的内容。

 从小姨夫的故事里知道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当年叫652厂,一汽生产一辆解放车只需几分钟........于是“摩电车”、“汽车城”一幅幅憧憬的画面时常在脑海里遐想。终于有一天小姨夫牵着我的手,坐着小姨的电车实现我体验“摩电车”目睹“汽车城”的梦想。有轨电车从红旗街出发车窗外闪过熟悉的街道和建筑,不过一路陌生的站名让我点应接不暇,“长影”、“二宿舍“、“警校”.......电车下了宽平桥左转弯后停了下了,记得哪个站名很特别叫什么“一站”,小姨夫说:“从这里开始就进入汽车厂生活区了”。我第一次走进汽车城,瞪大眼睛向窗外望去,这里与我之前我熟悉的长春城有点异样,“东风大街”路两旁整齐的矗立着职工宿舍和厂房,高耸的屋顶镶嵌着碧蓝的琉璃瓦、雕琢精美宫殿似的廊檐,红墙浮雕,厚重的门窗,阳台铁艺栅栏......此时我有些惊诧,这不是苏联小说里常描述的那种街景吗?这是与我们近在咫尺的长春城的一部分吗?是的,起先将大屋檐和小屋檐建筑,看做俄罗斯风情建筑,后来我才知道这些大屋檐、小屋檐出自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之笔,这种中西合璧的经典建筑,五六十年代在北京、长春等大城市风靡一时。随着颠簸的摩电车哐当咣当的继续行驶,大气庄重的汽车厂一号门映入眼前。难道这里就是分钟出一辆大汽车的地方吗?我充满好奇的愣愣地想象着,试图透过那车水人流的大门,窥视里面的秘密,直到小姨叫我:“快回到电车上,该回家了”,我才醒过神来.......

 几十年过去了,52路电车早已被拆除,他已完成那段特定历史时期的使命。和摩电车、汽车打一辈子交道的小姨小姨夫已是暮年老人都已退休了。不过,去年春节去看他们,老两口还提起几十年前我缠着他们讲故事的那些“流年碎影”。从小姨布满沧桑的脸上还流露着怀念“当“摩电”遇到“汽车”那些铿锵岁月,执着地似乎还不想给青春往事写上句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