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汤头歌诀白话精解236

(2022-05-06 20:00:58)
标签:

历史

汤头歌诀

文化

杂谈

中医

分类: 古籍今读

 

十六、除痰之剂

增辑

5.十枣汤 (张仲景)攻泻伏饮。(《伤寒论》)

【歌诀】

十枣汤中遂戟花,强人伏饮效堪夸。

控涎丹用遂戟芥,萃苈大枣亦可嘉。

【词解】强人:素体强壮之人。

【组成】大枣十枚 甘遂 大戟 芫花各等分

【用法】每次以枣汤调服药粉五分至一钱(l.53g),日一次,空腹服。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1)悬饮。胁下有水气,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水肿腹胀属实证。

【方析】水饮壅盛于里为本方主证。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为君,能攻逐脏腑胸胁积水。佐以大枣益气护胃,缓诸药之峻烈及毒性,使下不伤正。

【附方】(1)控涎丹(又名妙应丸;(《三因方》)甘遂  大戟 白芥子各等分,研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至十丸,临卧姜汤送下。

功用:祛痰逐饮。

主治:痰饮伏在胸膈上下,忽然颈项、胸背、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作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头痛不可忍,或神昏嗜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

(2)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子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先煮大枣,去枣,入葶苈,水煎顿服。

功用:泻痰行水,下气平喘。

主治:肺痈,浊唾痰涎,咳喘胸满不得卧,或面目浮肿等。

:十枣汤又名三圣散(《圣济总录》),《丹溪心法》改为丸剂,名十枣丸,力量较本方缓和。如患者体虚邪实,又非攻不可,可用本方与健脾补益剂交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

:十枣汤及控涎丹应置于泻下剂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