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在我心中--阳明《通天岩》诗解

(2019-08-16 12:04:19)

通天岩

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但得此生闲,尘寰亦蓬岛。西林日出暮,明月来何早。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

在《王阳明全集》里,此诗系赣州诗三十六首之一,注为“正德丙子年九月升南赣佥都御史以后作”。据《阳明年谱》,正德丙子年就是正德十一年,他当年九月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此诗的后记:“正德庚辰八月八日,访邹陈诸子于玉岩题壁。阳明山人王守仁书”。正德庚辰年,即为正德十五年。此时的王阳明已经平定漳寇、横水、桶冈诸寇,征三浰,并于正德十三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更重要的是他于正德十四年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奠定三立之“立功”伟业。如他所愿,可以专心讲学,实现他人生的最后的升华------立言。

通天岩在江西赣州市西北郊,属于丹霞地貌,所以很多天然溶洞,如果你有过对比,它很像阳明小洞天。其实在两年前,涉及阳明的主要心学观点的《古本大学》、《朱子晚年定论》、《传习录》就已经开始刻印了。据有关资料,阳明曾在通天岩结庐讲学,收邹守益等二十三人为弟子,“与海内名士大夫讲学设社,教郡邑子弟歌诗习礼,岭北风俗为之一变”。通过与诸生讲学切磋,阳明在正德十六年,“始揭致良知之教”。这也是后人极易误会的地方,阳明在龙场悟道,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是心即理,后来贵阳书院讲学讲的是知行合一,到了正德十六年才提出致良知。

后记中提到的“邹陈诸子”指的是阳明的学生邹守益、陈九川等人。“青山随地佳,岂必故园好”,让我想起了苏东坡的一首《定风波》,这王定国的柔奴说得好,“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所以有了东坡此传世之词。此意等于阳明心意。“但得此生闲,尘寰亦蓬岛”,好一个“闲”字了得。清风明月不要钱,得闲便是主人。只有心闲了,才有可能定下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心为体,意为用。孟子说:我四十不动心。《传习录》上阳明说:“告子是硬把捉著此心,要他不动;孟子却是集义到自然不动。” 这个就难了,需要在良知上用功,时时精明,不蔽于欲,自能临事不动。“醉卧石床凉,洞云秋未扫”,这里的“醉”突出的是阳明的境界,关键在“扫云”二字。

此诗上下还有很多首,估计都是同一时期所作。《游通天岩次邹谦之韵》、《又次陈惟浚韵》,尽显阳明功成名就的气概,“天风吹我上丹梯,始信青霄亦可跻”, “四山落木正秋声,独上高峰望眼明”。这个时候他是不愿意相信道教那些的,人生得意多自信,人生失意寻佛道。“莫道仙家全脱俗,三更日出亦闻鸡”。在《忘言岩次谦之韵》中,阳明表达了他的主要心学思想,“坐我此岩中,是谁凿混沌?尼父欲无言,达者窥其本;此道何古今?斯人去则远。”类似于他在龙场的悟道,圣人已然不再,道还在,圣人之前,道也在,道古今同,一直在那里。道在我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