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易县云蒙山
云海波涛汹万里。举目群峰,几度皇家气。翠色层叠涂峭壁。森林密。仙源胜景佛光溢。
鬼谷毛遂迎伉俪。孙膑谈兵,乳水说田忌。又与白猿同嬉戏。孩童立。修身受道德无际。
——2017年5月5日作于易县云蒙山http://s11/mw690/001W6cfPzy7aQknkTDcaa&690
http://s1/bmiddle/001W6cfPzy7aQknAdY490&690
http://s13/mw690/001W6cfPzy7aQknt2fabc&690
http://s13/mw690/001W6cfPzy7aQknwBxWbc&690
http://s13/mw690/001W6cfPzy7aQknG7dqfc&690
http://s9/mw690/001W6cfPzy7aQknJHzWe8&690
http://s3/mw690/001W6cfPzy7aQknP0Hgd2&690
http://s8/mw690/001W6cfPzy7aQknSlw357&690
http://s1/mw690/001W6cfPzy7aQknWmgE80&690
http://s16/mw690/001W6cfPzy7aQko0viT0f&690
http://s13/mw690/001W6cfPzy7aQko4LPm0c&690
http://s15/mw690/001W6cfPzy7aQko8kk6ee&690
http://s7/mw690/001W6cfPzy7aQkoczfU06&690
http://s6/mw690/001W6cfPzy7aQkogxJH15&690
注:1.《漁家傲》(蔡伸),自《御定詞譜》,雙調六十六字,上下阙各六句、五仄韻,第二句各添二字,攤破作兩句,名《添字漁家傲》,其調近《蝶戀花》。
2.保定易县云蒙山因山中常年云雾缭绕,细雨蒙蒙而得名。晨曦和薄暮时分,山上雾海茫茫,云峰峭壁,颇为壮观。登临峰顶举目眺望,但见峰峦叠嶂,翠色横空,密林古树,林壑幽雅。景区由四十一座雄奇险峻,连绵交错的山峰组成,其中北天门海拔
1125
米,是云蒙山最高峰。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建的静觉寺双塔仍傲然挺立。讲经台、鬼谷洞(传说中是鬼谷老祖出生的地方,是他教学授徒的场所,也是孙膑归隐的地方)。神牛石等传说中的历史文化遗迹至今依稀可辨,百步峡、南北天门之艰险雄奇,可谓鬼斧神工,夺人心魄。景区内,植被丰茂,物种繁多,把云蒙山四时节令装点的各有特色,桃花、瀑布、红叶、冰雕,堪称云蒙四绝,“云蒙叠翠”为古易州八大景之一。早在战国时期,“云蒙叠翠”就被列入燕国十景。清乾隆曾将云蒙山赐名为永宁山。因皇家陵寝清西陵就在永宁山下,作为陵寝护地,这里长年封禁,山高林密,森林植被较好。站在岭峰,眺望群山,有如绿色海洋,波翻浪滚。这里的野生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林木不下百余种,有杨、柳、榆、檀、花椒、槐、椿、五角枫、枣、山楂、核桃、红果等等,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林。另外,林中的袍子、黄羊。
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从东晋开始就是佛教和旅游圣地,历史上很多文人雅士隐居在这山水之中。也有人说云蒙山是皇家森林公园。易县云蒙山曾经有许多的庙堂和塔刹,大多建筑已无存,但这遗留下来的残片,也能映衬出往昔的繁华。云蒙山总面积4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120米,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即便是满山桃花的季节也能看到桃花三变的景观,早上满山白色,中午满山红色,晚上满山彩色,古语有云“云蒙桃花十里香”。六月细雨,夏季易县云蒙山山清气爽,随着瀑水的节奏,万物腾生。陶醉与云蒙山瀑布激流,浪花飞起百米之远,迎着瀑布攀崖而上。易县云蒙山在秋季更加迷人,满山的红叶汇集出浓浓的秋色,野果也熟了,酸的、甜的,各有风味。在冬季易县云蒙山就像是沉睡万千年的巨龙,悄悄打造出银丝沟的冰景,谷内潭水的四周都是各种姿态的天然冰雕。
在云蒙山中,有五处石洞,一是乳水洞,又称雨水洞,鬼谷老祖练功、炼丹(外丹)、讲学授徒的地方。乳水洞的左边还有一洞,是老祖休息的地方。乳水洞之西南,二里之外的山坳里又有一洞,名曰童子洞,相传是老祖之母居住的地方,是鬼谷老祖出生的地方。就在童子洞的山顶之上,还有两个石洞,一是毛遂洞,是战国时的毛遂居住过的地方;一是白猿洞,是白猿栖棲之所。
云蒙山石刻分别在乳水洞的左右内侧,凝视对面,就会发现,在对面的洞壁上有似是非是的文字痕迹,说它是,又看不出是什么文字,说它不是,又确实有文字的笔路、神似,而且这些看似模糊的文字,其大小、方正非常的均匀、规范。在洞壁的右侧,雕刻着四个组合字(从右到左,第一个组合字是四个“雲”字组成,第二个组合字是三个“龍”字组成,第三个组合字是“宝”字体,以“水”代“玉”,第四个组合字是“韭”字在上“雨”字在下),记载着求雨应验后,对云蒙山的颂词赞誉。此四个楷书组合字,布局均匀、笔画规范、字韵内含、形神外延,大手笔,非一般石刻可比。右上款是:大清光绪十五年岁次屠崖赤(奋)箬挂月(脶)琹;左下款是:江山人命漕运总督直隶布政使马催松绘书。在雨水洞的洞口正上方有“大清国康熙七年仲月吉日刊”的字样,刊刻着雨水洞,作为一处隐士聚集地的四至范围。当时云蒙山的主事者名为真祥道人。在雨水洞之左侧的石洞内,有一只大手印,和一只大脚印,给后人留下了千古谜团。
传说中老祖出生在云蒙山。童子洞和乳水洞,其洞名都与孩童有关,而且在云蒙山中没有老虎洞。而且有代代传承而形成的一种现实,是老祖的后世亲属、和老祖之母的祖居后世亲属,每年农历的三月三,都上云蒙山祭祖,千年不断,延俗至今。且两地相距不远。关于鬼谷老祖、孙膑(老祖)的传说事迹,有很多很多,比如:《史记》、《东周列国志》、《前后七国志》、房立中的《神奇的鬼谷传说》、盛瑞裕的《鬼谷子春秋》、唐海山的《白话无字天书》、黄海舟的《鬼谷子全书》、普颖华的《白话鬼谷子》等,在《后山庙传说》中,也收录了两篇关于孙膑的传说不胜枚举。在吴门萧客的《前后七国志》中,有白猿偷桃献母,被看守桃园的孙膑捕获,孙膑念其孝母,自愿奉桃的描述。民间艺术文学出版的《后山庙传说》中说,(洪涯山)丹霞洞不远处就是千佛山后桃园,云蒙山王禅老祖派门下的白猿每日给张生香(后山奶奶)送一个仙桃。在《道教神仙》的《九天玄女》篇中,记载了一段传说:春秋时期,九天玄女化身南山处女,受聘越国国师,助越灭吴。功成,(而)身退。后,玄女游云梦(蒙)之地,见山中有白云洞,仙气缭绕,遂往暂息。洞中白猿化身袁公,向玄女虔恭朝拜,终日摘花献果,加以供奉。玄女见他小心谨慎,修持养道,遂尽传剑术于他。功成,携白猿同上天庭朝见天颜,玉帝见之甚喜,封袁公为白云洞君,敇他掌管九天秘书。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当地人自发的朝山,蹬云蒙,祭拜鬼谷老祖。三月三又是王母蟠桃大会之期。小说《西游记》中,有三月三受元始天尊之邀的说法;在盛瑞裕的小说《鬼谷子春秋》中说,鬼谷子白日飞升,上朝元始天尊。
鬼谷老祖,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孙武子、老子、墨子,皆有渊源。老祖晚年修身隐居,讲学授徒,低调人生。从流传下来的《本经七篇》(又叫《本经阴符》)的《盛神》篇中,对“道”的阐述,就可以看出鬼谷老祖即有老子“大道”的终极境界,又有“大道”境界的发挥和延伸。据明代学者李杰的考证,鬼谷老祖受道于老君。鬼谷老祖教授的几大弟子所涉猎的政治、经济、军事、养生,就是国家、民族所必需的几大方面。道教是在东汉时期形成的中华宗教,是以先秦时期的黄老道家的治世理论、神仙家的修持方法、大自然的崇拜信仰,再结合当时时代的大背景,综合而成。也就是说鬼谷老祖是在中华理念、中华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漫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遗忘的人物之一。(遍布华夏的云蒙山就是其例证)。在乳水洞的洞口,现有一盘石碾的底盘,似乎可以看到历代隐居者的生活再现;在乳水洞的洞口上方,有康熙七年石刻记载着云蒙山的四方四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