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版高诱註《淮南子》
今天下午在嘉德拍得这套光绪版高诱註《淮南子》。是书六册廿一卷,开本为23.1×14.8厘米,半框18×13厘米,9行21字,小字双行。封一版框内镌刻书名《淮南子》,封二版框内镌刻牌记:光绪二年(1876)浙江书局据武进庄氏本叫刊。卷尾分别镌:总校张预,分校孙瑛、冯一梅、徐鼎勋、陈其荣、张景云、徐惟锟等。
高诱东汉涿郡涿县(保定涿州市)人。少受学于同县卢植。建安十年(205)任司空掾,旋任东郡濮阳(今属河北)令,后迁监河东。所著有《孟子章句》(今佚)、《孝经注》(今佚)、《战国策注》(今残)及《淮南子注》(今与许慎注相杂)、《吕氏春秋注》等。
高诱註《淮南子》是现存最早的註本,是研究《淮南子》的重要资料。其註总的来说既精且博,名物训诂,颇为通洽。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汉族哲学著作,道家作品,为研究《淮南子》必读之书。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淮南子》一文中说:“《淮南鸿烈》为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註家最善者。”其学术成就不言而喻。清代训诂大师王念孙在《读书杂志·淮南子内篇》中频频援引高注,且多据高註考订修。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如道一样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淮南子》原书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至今存世的只有内篇,现今出版版本,大多对内篇进行删减后再出版。“说林、说山、人闲诸篇多纪古事”。这部书的思想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夹杂着先秦各家的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将之列为杂家类。梁启超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http://s16/bmiddle/001W6cfPzy7a0t68bXF1f&690
http://s4/mw690/001W6cfPzy7a0t60dGP5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