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犀角佛珠
这串清代犀角佛珠,阴刻图案,一共66颗,重100g,包括主珠(佛头。佛头下有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时,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顶珠(一颗为蜜蜡,蜜蜡两边各一颗珊瑚)。主珠为白犀,有透明孔,用放大镜能看见里面的佛像。看纹路及润度、光泽,此佛珠当属亚洲犀,为世界濒危稀有物种。金申老师曾来知不足小斋看过这串佛珠,他说这是日本的。
此类佛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用犀角的更为珍稀。可见这串犀角佛珠不是一般和尚所用,应为著名大寺院方丈之用。这串佛珠子珠的色泽匀净,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散发着淡淡的香味。每颗子珠直径都在1.3公分左右,误差很小。
佛珠是佛教徒念佛或持咒时,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亦称念珠,是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它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如《旧唐书·李辅国传》载: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佛珠名字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弗诛,就是不要诛杀生命的意思。不论在家出家,佛教中的第一大戒是不杀戒。上天有好生之德,佛教更是着重这一点,并强调戒杀护生的人必定有健康长寿的结果。佛珠戴在身上或者拿在手中,也是时时在提醒自己爱惜物命。佛珠一般是圆球形的,表示圆满,也就是完美无缺的意思。每串佛珠由一个主珠、若干其它的珠子和穿绳三部分组成。主珠代表佛,穿绳代表法,若干其他的珠子代表僧、佛、法,僧三宝都可以包含在一串佛珠之中。是起到制心消除杂念的作用,使心有一个可以觉醒的缘起。
——2015年11月10日晚写于知不足小斋
http://s16/bmiddle/001W6cfPzy6WTMmhZg36f&690
http://s12/mw690/001W6cfPzy6WTMMfzlhfb&690
http://s10/mw690/001W6cfPzy6WTMnI54J0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