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定市发现明代“勅赐旌忠祠碑”

(2013-06-25 19:10:38)
标签:

杨继盛祠堂

分类: 文化

      保定市发现明代“勅赐旌忠祠碑” http://s1/mw690/69c6d155te008a3436890&690

    保定市收藏鉴赏家协会会长彭建忠(左)亲临现场

http://s6/mw690/69c6d155tdffa5b0f6795&690

 

http://s9/mw690/69c6d155tdffa65bf05d8&690

 http://s15/mw690/69c6d155tdffb8544de1e&690

http://s3/mw690/69c6d155tdffb892053e2&690

http://s11/mw690/69c6d155tdffb8b26358a&690

http://s13/mw690/69c6d155tdffa47b495cc&690

 http://s4/mw690/69c6d155tdffb9e129ff3&690

http://s1/mw690/69c6d155gdff91008c9a0&690
    明万历29年保定府重建勅赐旌忠祠碑”

   

    今天下午,保定市收藏鉴赏家协会,在重建皇华馆街杨继盛祠堂时,施工人员在清理院内废墟中,发现了这通明代“勅赐旌忠祠碑”。我量了一下,此碑形体庞大,通高3.5米(包括碑额1.10米,不算碑座),宽1.13米,厚0.35米。碑额图案为浮雕四条龙盘,形象凶猛;碑额与碑身连接处雕刻精美云头纹;平顶龙头左右各两个,头上有角,四爪,双头朝下,龙须延伸至碑身侧面约20厘米,如意云头纹,龙的形状立体感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碑额正面龙身中下部镌刻篆书:保定府重建勅赐旌忠祠碑。经鉴定,此碑为明代万历29年间。目前还没有发现碑座。因长时间埋于地下,历经四百多年的侵蚀,很多地方石碑表面已腐化脱落,字迹无法辨认。据考,正面碑文,应为明末大学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熹宗帝师孙承宗撰写。 

    第一座杨公祠建于金线胡同,建成后三十三年,人们认为此处风水欠佳,又在皇华馆街建了第二座杨公祠。杨继盛(1516-1555)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生于我市容城北河照村一个世代耕读之家。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文学家和书法家,明代知识分子中最为刚正不阿、气节高远的杰出代表。初任留都吏部主事,35岁调升京师,任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任兵部员外郎时,蒙古首领俺答汗数次带兵入侵明朝北部边境,奸臣严嵩死党大将军仇鸾请开马市以和之,杨继盛上书《请罢马市疏》,力言仇鸾之举有:“十不可五谬”,严嵩庇护仇鸾,杨继盛上疏获罪被贬狄道典史。后杨继盛又写成《请诛贼臣疏》,历数了严嵩五奸十大罪。因朝政昏暗,严嵩假传圣旨,将杨继盛投入死囚牢。临刑前留下名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补”!时年40岁。人们听说杨继盛要处斩,四城百姓蜂拥赶到西市,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    

    1567年皇帝昭雪冤案,杨继盛被列为八位直谏大臣之首。穆宗赠他为太常少卿,谥号忠愍。隆庆二年,直隶监察御史郝杰,在保定民众的强烈要求下,上奏穆宗:“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本地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以做永久纪念,请求批准。”皇帝很快批准,并定名为“旌忠”祠。为了纪念这位直谏大臣,我市在此建了杨继盛祠堂,原有山门三间,正殿三间,内有杨继盛等人像。左右厢房各三间,总面积达756平方米。正殿为硬山顶,首部为卷棚抱厦。有记载,康熙十年曾重修,院内应有重修碑记。1984年6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杨公祠经过了多年的风霜雨雪相摧”,已成为“残砖烂瓦一堆”。保定民众经过多年呼吁保护无果。最后在保定市政府的支持下,保定市收藏鉴赏家协会慷慨解囊,对此落架在原地重建,将于今年国庆前竣工。

 

                                                 ——2013年7月1日《燕赵都市报》

                                   ——2013年7月4日《保定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