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丕烈“读未见书斋”影宋本《国语》

(2012-12-15 20:26:27)
标签:

读未见书斋

林鸿年

松风仙馆

印泥鸿爪

分类: 知不足小斋藏书略考

     林鸿年旧藏黄丕烈“读未见书斋”影宋本国语》

    今天在中国书店拍得这套《国语》。是书四册廿一卷,札记一卷。开本 30×17.7厘米,板框20×14.5厘米,11行20字,小字双行。白纸,刻印精良。卷一尾有“嘉庆庚申岁吴门黄氏读未见书斋用影宋本重雕”;卷尾镌刻牌记:“嘉庆庚申(1800)吴门黄氏读未见书斋开雕,同邑李福书”。书内有“印泥鸿爪”、“松风仙馆”等藏书印。书皮等处有:“黄缘芳印”藏书印。

    是书为黄丕烈参校众本白纸精刊而成,字口爽利,字形端庄,颇具宋版遗风。书前有嘉庆五年钱大昕、段玉裁序,详述黄丕烈雕书的经过。其购得一明翻宋刻本后,先借朱秋崖所临惠松崖校阅本对刊,又以陆贻典校本参校,最后又校以钱遵王影钞之宋明道本,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时始校,直到嘉庆四年(1799)才开雕上版。是书校勘刻印之精,自不待言。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 P1976.

钱曾 (1629年—1701年)字遵王,号也是翁,又号贯花道人、述古主人。虞山(今江苏常熟)人。父亲钱裔肃和族曾祖钱谦益(见绛云楼)都是藏书家,受其影响,钱曾年轻时即有志于收藏古籍,访求图书不遗余力。他入清后便无意仕途,顺治十八年(1661)在江南奏销案中因欠赋被革去生员。他继承了其父的藏书,后来又得到了钱谦益的绛云楼焚余之书,使藏书聚至4100余种,其中有很多宋元刻本和精抄本,成为继钱谦益绛云楼和毛晋汲古阁之后的江南藏书名家。晚年和钱谦益有隙,钱谦益去世后不久,他和柳如是的部分藏书,亦被其收去,柳如是因此而被逼自缢。钱曾的藏书室先后命名为述古堂和也是园。他重视宋元刻本及旧抄本,并认真校书,为古籍存真起了一定的作用。他先后藏书达30余年,自称“食不重味,衣无完彩,摒当家资,悉以藏书”。他还与当时的毛晋、毛扆父子,陆贻典,季振宜,冯舒,冯班兄弟,叶奕,顾湄等藏书家互通有无,易书抄校,从而使一些珍本秘籍得以流传。最喜宋版古籍,藏书近5 000种,数十万卷。建书楼“述古堂”,另有“也是园”、“莪匪楼”。与江浙各藏书家如曹溶、金俊明、叶树廉、冯舒、毛扆、陆贻典等人,借抄图书。钱氏抄书以其纸墨精良、校勘仔细而著称,世称“钱抄”,与毛晋抄本媲美。他去世后,藏书大部分归于泰兴季振宜。其藏书印有“彭城世家”、“述古堂藏书记”、“虞山钱曾遵王藏书”、“钱遵王藏书”、“莪匪楼藏书”、“钱遵王述古堂藏书”、“克庵”、“传家一卷帝王书”、“篯后人”等印。子钱沅,字楚殷,继承藏书,有藏书印为“传家一卷帝王书”等。
读未见书斋”是黄丕烈藏书室名。黄丕烈(17631825),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校勘家。字绍武,一字承之,号荛圃,绍圃,又号复翁、佞宋主人、秋清居士、知非子、抱守主人、求古居士、宋廛一翁、陶陶轩主人、学山海居主人、秋清逸叟、半恕道人、黄氏仲子、民山山民、龟巢老人、复见心翁、长梧子、书魔、独树逸翁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官主事,嘉庆六年(1801)发往直隶知县不就,专一治学和藏书。有怀才不遇之感而辞官归,专事收藏、校雠和著述。所藏古今善本、秘本、珍本极为丰富,因独嗜宋本书,自号为“佞宋主人”。藏宋版书达百余种,专辟一室为“百宋一廛”而藏之,自作有《百宋一廛书录》1卷。有人作《百宋一廛赋》,他自作注释,说明版刻源流和收藏传授。所购之书,按其类别分藏。藏书室有“士礼居”、“读未见书斋”、“陶陶室”、“小千顷堂”、“学海山居”、“求古居”、“红椒山馆”、“学耕堂”、“冬蕙山房”等10余处。晚年又于玄妙观前开设“榜喜园书铺”,以流通书籍。书贾、藏书家云集。又精于校勘,经他手所校之书,在藏书家、书商界有声望,学术价值也较高。1919年缪荃孙编《黄荛圃藏书题跋》10卷,1933年王大隆编《荛圃藏书题跋续集》,均为研究版本的参考书。辑刊有《士礼居丛书》,收书22种,大多数是他所藏较为罕见之书,并附有校勘记。一生与藏书家交往极多,有名者如孙从添、顾之逵、张燮、陈鳣等。藏书之名,与周锡瓒、顾之逵、袁廷梼并称乾、嘉间四大藏书家。晚年所藏宋椠元刻、名本佳抄为杨以增、汪士钟所得。其《题跋记》为陆心源所得。原稿被毁,后由潘祖荫、缪荃孙重编成册。藏书印颇多,主要有“百宋一廛清赏”、“荛圃手校”、“天弢居士”、“士礼居精校书籍印记”、“求古居”、“读未见书斋”等40余枚。著有《荛言》、《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录》、《汪本隶释刊误》、《芳林秋思》等。

    黄丕烈比吴骞小30岁,但他与吴骞、陈鳣为密交。陈鳣专门备船一条,名“津逮舫”,与吴骞、黄丕烈三人经常一起乘坐“津逮舫”外出访书和读书论学。三人互相访书、借书、校书,感情深厚。黄丕烈有藏书楼名为“百宋一廛”,吴骞自题其藏书室为“千元十驾”,意即千部元版,遂及百部宋版,如驽马十驾,以相匹敌。后来陆心源把自己的藏书室提名为“皕宋楼”,你黄丕烈有百余种宋版,我有二百余种宋版,你有一屋藏书,我有一楼藏书。此事在藏书界传为佳话。

   松风仙馆”为林鸿年的藏书室名。林鸿年(1804—1886)字勿村,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道光十八年(1838),奉旨为册封琉球国王正使,赐一品服,代表清廷谕祭故王,册封新王。在琉球160天,摒绝馈赠,禁止随从人员携货勒售。拒绝接受琉球国送给使者的“宴金”。归国后,著《使琉球录》。道光二十年),出任山东乡试副考官,继任国史馆协修、文渊阁校理、方略馆纂修等职。道光二十六年,任广东琼州(今海南省)知府。任上,重视文教,充实琼台、罗峰两书院图书设备,增加学生的津贴费,文风大振。道光二十九年,护理雷琼道,招抚海盗,平定儋州刘文楷之乱,人民得以安宁。咸丰二年,丁忧回籍,以在籍官员身份参加办团练有功,实授道衔。咸丰九年,授云南临安府知府,政绩显著,先后擢按察使、布政使。同治三年,任云南巡抚,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同治五年,以“畏寇逗留”革职回里,受聘为正谊书院山长,执教于鳌峰书院20余年,培养人才甚多。藏书颇富,多术数兵法之书。子林如玉,字希村,与父同志于收藏图书,聚书益多。藏书中多丛书、类书。藏书印有“曾在林勿村处”等。审校道光《福建通志》,并亲自作序。光绪八年,特赏三品卿衔。逝后有《松风山馆诗抄》传世。林鸿年还是非常有名的槐轩弟子,《清史·儒林传》(刘沅)条记载:咸丰中,时沅已死,因受业于沅弟子内阁中书刘芬,尽购其书去。其孙林时爽(林文)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八诸侯国的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近代学者研究证实,春秋时有盲史官,专门记诵、讲述古今历史。左丘明就是稍早于孔子的著名盲史官,他讲的历史得到过孔子的赞赏。盲史官讲述的史事被后人集录成书,叫做《语》,再按照国别区分,就是《周语》、《鲁语》等,总称《国语》。西晋时曾在魏襄王墓中发现了大量写在竹简上的古书,其中就有《国语》三篇,谈到了楚和晋的历史,这说明战国时此书就开始流传了。现在版本的《国语》大概是这些残存记录的总汇。因为是口耳相传的零星记录,内容主要是口语,国别和年代的区分、排列没有严格标准。

  全书二十一卷中,《晋语》九卷,《楚语》二卷,《齐语》只有一卷。《周语》从穆王开始,属于西周早期。《郑语》只记载了桓公商讨东迁的史实,也还在春秋以前。《晋语》记录到智伯灭亡,到了战国初期。所以《国语》的内容不限于《春秋》,但确实记载了很多西周、春秋的重要事件。从传授渊源来看,可以认为是左丘明所作。《国语》出自的记录,是一种价值极高的原始史料,因此司马迁著《史记》时就从中吸取了很多史料。

http://s13/bmiddle/69c6d155hd0fa3f13545c&690
    钤印:黄缘芳印
http://s12/bmiddle/69c6d155hd0fa40b6385b&690

     钤印:印泥鸿爪  松风仙馆  http://s15/bmiddle/69c6d155h7b4c3d28103e&690

http://s6/bmiddle/69c6d155hd0fa3d930c65&690

                          ——《保定日报》2014年1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