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御制《棉花图》蓝拓

(2010-07-24 14:41:35)
标签:

方观承

文化

历史

收藏

分类: 保定乡帮文献

                 乾隆御制棉花图

    在2006年11月24日北京德宝古籍文献专场拍卖会上,我拍得一册乾隆年间石刻御制拓本《棉花图》拓片。因为这册御制蓝拓本《棉花图》原石刻出自我市,方观承又曾在我市两任直隶总督。所以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把它拍得。我认为这本来就是保定的东西,应该让它回归保定。
 http://s3/middle/69c6d155t8d242100e402&690     这册御制蓝拓本《棉花图》,是为清乾隆三十年直隶总督方承观以乾隆帝观视保定腰山王氏庄园的棉行为背景,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全过程的图谱,共计十六幅,尺寸高31.2厘米,宽28厘米;拓心高23.5厘米,宽25厘米。《棉花图》共有十六幅图谱,依次为:布种、灌溉、耘畦、摘尖、采棉、拣晒、收贩、轧核、弹花、拘节、纺线、挽经、布浆、上机、织布、练染。封面左侧隶书题:“乾隆方承观(应为方观承)御题棉花图”。《棉花图》是清乾隆三十年(1765)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的一套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的图谱,每幅图配有文字说明(为该图之解释诠注)和一首七绝诗。可谓是一部中国北方棉花的“百科全书”。
  方观承(1698—1768),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祖登峄,官工部主事。父式济,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内阁中书。乾隆二年(1737) 方观承充军机处,累迁吏部郎中。乾隆七年,授直隶清河道,后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山东巡抚、浙江巡抚、直隶总督。乾隆二十年,加太子太保,署陕甘总督。次年仍任直隶总督。著有《述本堂诗集十八种》、《述本堂诗续集》、《薇香集》、《燕香集》、《问亭集》,另与秦惠田同撰《五礼通考》、编辑《直隶河渠书》130余卷。
  棉花是人民的衣被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功不在五谷下”,历来被列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方观承任直隶总督二十余年,非常关注棉事活动。他总结了河北地方种棉与制棉的技术知识。乾隆皇帝南巡,时值驻保定行宫,方观承便将《棉花图》装裱成册恭请皇上御览。乾隆皇帝对《棉花图》反复诵读,叹为观止,备加赞许,乃执笔为每图题七言绝句。这些诗精工典雅,义蕴万千;其书笔法苍劲,挥洒传神,堪称难得的艺术珍品,为《棉花图》增色不少,可以说这是清代最为精美的石刻线画图谱。
  这十六幅《棉花图》拓片,每幅拓片右侧为图,左侧为《棉花图》的说明,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项技术的要求,及乾隆和方观承依据画面内容题写的七言绝句各一首。文字为竖字版,无标点,为蓝色底文本。其中乾隆御题诗下分别钤阴文、阳文篆字印章:“写心、宵衣旰食、墨云、笔端造化、笔甫春雨、游穴艺圃、用笔在心、几席有余香、落纸云烟、德日新、濑芳润、研露、天枧月墀”等27方。《棉花图》以图为主,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极具观赏性,是当时倡导和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的优秀科普作品。全文为阴文线刻,线条精细,房舍规矩,人物鲜活,画面各具形象,突出了主题,反映了当时农民艰苦劳作的情景,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再加有乾隆皇帝的题诗,其画法之精妙,刻技之多样,捶拓之精工,足以反映我国古代文化之深邃。

    据我了解,这些原端石石刻是在1954年,由河北省博物馆在保定半亩园(东西走向,长120米,西邻延寿寺,东连永华南大街,南侧东半条街是双彩街积庆里的后院墙,西半条街原是张氏和马氏两个紧邻的大宅院,其中张宅后院有一个占地半亩多的花园。1997年城市规划,半亩园街连同安徽会馆划入双彩片区,原街址南侧融入双彩广场,街北建起四栋双彩小区居民楼,原街貌荡然无存了)的安徽会馆(亦称两江会馆)接收。我分析:方观承是安徽桐城人,方苞的后裔,当时制作棉花图也是安徽人在此制作,故存放在此)。再后来这些原石刻存在了保定市莲池书院之壁间,后归保定直隶总督博物馆收藏。现藏河北省博物馆。历经二百余年,至今完好无损。
  这十六幅图谱为:一布种:本从外域入中原,圣赋金生实探源。雨足清明方布种,功资耕织燠黎元。二灌溉:土厚由来产物良,却艰致水异南方。辘轳汲井分畦溉,嗟我农民总是忙。三耘畦:芟密耘长遍野皋,夏畦增此哪辞劳。白家少傅暝寒中,但识加棉厚絮袍。四摘尖:尖去条抽始畅然,趋晴避雨摘炎天。爱之能勿劳乎尔?万事由来一理诠。五采棉:实亦称花花实同,携筐妇子共趋功。非虚观却资真用,植物依稀庶子风。六拣晒:纳嫁惟石棉亦成,等差黄白辨粗精。纷罗真有如云庆,吉语犹占冬朔晴。七收贩:艰食惟斯左化居,列蝉负版各纷如。价常有定斤无定,巨屦言同记子舆。八轧核:转毂持钩左右旋,左惟落核右惟棉。始由粗末精斯得,葭杵同农岂不然。九弹花:木弓曲引蜡弦棚,开结扬茸白蝶成。村舍比邻闻相杵,铮铮畅答合斯声。十拘节:擦条拘节异方言,总是思民衣食源。几许工夫成严密,纺纱络绪事犹烦。十一纺线:相将抽绪转任车,工与缫丝一例加。闻道吴淞别生巧,运轮却解引三纱。十二挽经:引摧卸络理棉丝,枝拄经床较便其。跸路迎銮多妇女,木挣每见手中持。十三布浆:经纬相资南北方,藉知物性亦如强。刷纱束络俾成绪,骨力停匀在布浆。十四上机:岂止千丝与万丝,女郎徐自引伸之。可知事在挈端要,诸绪从心无不宜。十五织布:横纬纵经织帛同,夜深轧轧哪停工?一般机杼无花样,大辂推轮自古风。十六练染:五色无论精与细,茅檐卒岁此殷需。布棉提句槿民瘼,敬缵神尧耕织图。



(洞庭秋思)

                                  ——《收藏与鉴赏(《文物出版社》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