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豇豆红釉
(2010-07-23 12:12:08)
标签:
豇豆红釉 |
分类: 收藏与鉴赏 |
这件清乾隆豇豆红釉水盂高3厘米,直径8厘米,口径3厘米。圈足。圈足上有明显的火石红。底部无釉。此物件造型轻灵秀丽,釉色明快,玉质感强,放大镜下呈晶莹剔透之状,能见均匀的气泡。
这件清光绪豇豆红釉小碗,高6.8厘米,直径13.7厘米。圈足,足脊较窄,胎质细腻光洁,足内和碗内施白釉,碗的外部施豇豆红釉,釉色艳美,釉面匀净细腻,呈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色调淡雅宜人。放大镜下呈晶莹剔透之状,能见均匀的气泡。底款为直式青花“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款,无边栏。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似豇豆颜色的铜红釉品种。豇豆红釉含有粉质,红釉中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
釉色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居中者,釉如豇豆皮,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甚是柔和悦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今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有的则在浅红色中疏露着绿斑或色晕。因此清人洪北江诗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为最次品。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泥盒等。少有中型盘和碗、杯。
2004年4月25日,苏富比拍卖行在香港拍卖会上,一件高12.5厘米的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成交价为36万港元;2005年5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一次拍卖会上,一件高16厘米高的清康熙豇豆红柳叶瓶成交101.7万港元;2005年11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另一次拍卖会上,一件直径12.6厘米高的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成交114.48万港元。清代豇豆红釉器物拍卖价连续走高的可喜现象,吸引了众多陶瓷收藏投资者的眼球。
前一篇:☆☆霁红釉
后一篇:☆清雍正茶叶末釉小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