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春晚

标签:
教育汪峰山西梦人春晚欢迎心声赵本山 |
分类: 合集与交集【其他杂论】 |
http://s8/middle/69c45cc7g75fe5eeba367&690
文\山西 梦人
兔年春晚早已落幕了,与往年毁誉参半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无论是看网上评论还是同事间聊起,大多对这届春晚表达出了不满的情绪。作为全世界收视率第一的饕餮盛宴,春晚栏目组可以说是挖空心思、煞费苦心,光彩排就得六七次,对节目挑来选去、修来改去,最终确定的节目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但为什么下这般功夫依然得不到国人的满意呢?有人说是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了,有人说是栏目创新不足,但我感觉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老面孔多,想想再恩爱的夫妻还要产生审美疲劳呢,何况一档娱乐节目?不要说别的演员了,就说我们国宝级的人物,多届小品王得主的赵本山也不例外。在他每年为春晚节目绞尽脑汁地设计台词,甚至带病排练的情况下,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喝的倒彩,许多人说得更是很直接——不希望在春晚中再看到他。不想在春晚中看到本山大叔,我想并不是大家不喜欢他,只是再好的东西看多了也会产生疲劳,另外就是因为喜欢他所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他能急流勇退、以保晚节的温情关怀。
央视过多地依赖老面孔,肯定也是在力求稳妥(面对这样一台重要的晚会,哪个导演敢怠慢?)。但这种稳妥从另一方面也变成了考验观众忍耐度的试金石。相当数量的人对于多数老面孔早已经丧失忍耐力了,就是本山大叔还算坚挺,其地位也逐渐由春晚的顶梁柱变成了救命稻草。不信可以问问周围的人,有几个人看春晚不是冲着本山大叔的小品去的?这一点其实本山大叔本人也心知肚明,今年的本山小品在重播时后面被删了的那节自我解嘲的台词便是铁证。当然可能还真的有其他不便言说的因素吧,央视与本山大叔始终没能走出这个弯弯绕。
从83年算来,春晚已经走过了将近30年。可以说近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的鉴赏力水平提高了是自然而然的,但关键的是大众对春晚这个最高级别的娱乐节目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显然得到视听的享受已经不是现在大众对春晚的第一需求,各类媒体中铺天盖地的娱乐节目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了大众的眼睛和耳朵了。那么大众对春晚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呢?这又不禁让我想到了2010年被闹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12连跳事件。面对央视记者的采访,鸿海集团的掌门人郭台铭坦言在事件发生后其思想经过了一场艰难的转变,最后他不得不承认时代的变迁下其管理模式所蕴含的价值观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了。过去的年代里,人们满怀着当家做主的喜悦,思想高度统一,精神方面无疑是充实的,所以努力赚更多的钱,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就是上一代人的主要追求,所以吃苦耐劳也成了那代人的标签;相对来说,现今的物质条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生在新社会里的人对精神层面的需求已经排在了首要的位置。
同样的道理,过去春晚的目标很简单,能满足眼睛和耳朵的需求就足够了。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大众以前所秉承的“真善美”的精神基础已被经济浪潮冲刷得岌岌可危,所以才有了人们后来的反对“假唱”的坚决。假唱的问题是解决了,但还远远不够。通俗一点说,除了听到真实的歌喉外,大众现阶段更期待在春晚中看到货真价实的生活,春晚俨然成了人们寻找共鸣的载体,成了每个人心中大舞台的镜像表达。这点在今年的春晚中也能找到佐证。“音乐才子”汪峰2009年创作的歌曲《春天里》虽然在当时取得了音乐界的认可,但却没能被广为传唱,同样的一首歌,却在今年春晚因为草根演员的演绎而红遍了天。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不少人竟然是因为旭日阳刚而知道了还有个汪峰!也如我们老生常谈的婚姻与缘分的关系一样——在合适的时候遇到了合适的人,这次是因为当下的人唱合适的歌,唱出了当下人的心声!
所以说,今年春晚不受欢迎的结果,如果说老面孔的问题是表层原因的话,不能顺畅地完成大众的诉求并在大众心中产生共鸣则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当然了,草根演员组团亮相春晚,从这个变化中也我们可以看出春晚总导演的良苦用心。毕竟春晚是演给大众看的,迎合大众的需要才是春晚思变的大方向。试想想,如果你身边有熟人上了春晚,你还会罢看春晚吗?如果社会中的每个阶层的人都能在春晚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么春晚还会那么不受欢迎吗?
2010.02.10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