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个世界,主题为海

(2010-09-30 09:08:31)
标签:

沙梦海

泰山

沙之海

源头

归宿

文化

分类: 内心的涛声【散文诗】

http://s10/middle/69c45cc7t9098285a6179&690


文\(山西)梦人

 

  1、海
  
  在这里,喧嚣与宁静汇聚着,狂野与矜持汇聚着,豁达与孤独汇聚着……在这里,世间一切的禀性都汇聚着,甚至宽广与卑微、甚至源头与归宿!
  汇聚是万流奔腾的动力源泉。寻找源头的顺流而下,向往归宿的逆流而上。源头是归宿的方向,归宿是源头的源头。
  喧嚣与狂野顺流而下,宁静与矜持就是他们的方向;豁达与宽广顺流而下,又有孤独和卑微在下面守侯。
  这或许就是轮回吧。而海的存在,使得轮回成为可能。海在自然轮回中塑造着生命,塑造着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所以,有人说,海是生命的摇篮。
  海之势,不可挡。
  
  2、沙之海
  
  一粒沙孤独着是沙,两粒、三粒沙团结着是沙,成千上万粒沙聚在一起了依然还是沙。但如果多些、再多些,多得数不清的沙在一起呢?
  是海。
  
  沙如果成了海,也就拥有了海的大部分特征。所不同的是,海之海以无限的柔软孕育着生命,而沙之海却以永远无法分解到底的坚硬拒绝着生命。沙也有波浪、沙也可以流动。只是,沙流到哪里,哪里的生命就会从哪里退缩。
  沙被比做海,骆驼被比做了舟。骆驼是沙海中的奇迹。
  谈沙色变。是因为沙成了海。
  沙之势,亦不可挡。
  
  我们可能会惊叹于无法细数一把沙粒的数目,但当我们了解了沙的来历后更会瞠目结舌。那么沙之海来自何处?来自砾;砾呢?来自石;石呢?来自山;山呢?来自版块的移动,来自熔浆。一个版块从地壳隆起,变成了山;一个版块插入地壳,化成了熔浆。
  山是沙的源头,熔浆是沙的归宿——又一个轮回典范。
  
  又其实,将沙比喻为海,本身也是一种谬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海之海是显性的,而沙之海则是隐性的。海之海,水的轮回少则月余,多则数年;沙之海,一粒沙的轮回则需要百万年、千万年甚至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正所谓我们对沧海桑田变迁的感慨。
  
  3、人山人海
  
  江海不择细流,一滴水的卑微成就了海的宽广。
  泰山不拒细壤,一粒沙的渺小成就了山的伟岸。
  人是群居的。但似乎又不同于其他群居的物种,例如蚁类、蜂类。单独的蚁不能成为蚁、单独的蜂也不能成为蜂。蚁和蜂单独的时候无法存活,但它们如果成了群,就会变得势不可挡,如同海、如同沙。而人则不同。有时候,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起也只是沙,而很少的或者干脆单独一个人却可以是海。
  人,也只有人,可以模糊沙与海的界限;可以同时容纳沙、囊括海。
  
  对于生命来说,如果说海与沙是两个极端,那么我们人类呢?人海茫茫、人海涌动,人海是偏向一方而疏远另一方呢?还是折中而居,有个自然的平衡?抑或是两者皆而有之,象一群纷乱的磁铁,各指南北,反而没了方向感?
  
  海与沙也是轮回中的两个方向。如果说人来自于海,那么沙是人的必然方向吗?
  生命的方向其实很难预知,例如,每一天都有许多的物种步入归途。这样的念头不免让人黯然。但悲与喜也同样存在于轮回之中。悲为何来?喜从何去?单个人有意识保持理智,人多了反而成了无意识(类似于哄抢钞票等无意识的群体犯罪)。
  有什么力量能保持人类群体的有意识呢?这同样很难预知。
  
  人在岁月的年轮中,还有许多的不可思议。例如,少年稳重、老来张狂。少年的稳重也或者是一种张狂,老来张狂了或许也是稳重的一种吧?
  无论如何,人山人海,这样的比喻本身就很有意思。
  
  4、想起沙梦海
  
  忽然想起了三个字——沙梦海。
  沙梦海(沙孟海)是一个著名书法家的名字。不知为何,记性很差的我居然能对这三个字念念不忘。今天说到了海、说到了沙,马上又想起了这三个字。
  无法知晓沙老当初启用这个名字有何寓意?但有意思的是这三个字巧妙把上述三个标题的内容都包含了进来。一边沙,一边海,中间一个梦。梦从何生?人。有梦的人更接近于海,少梦或无梦的人更接近于沙。有梦的人表面柔软,实质坚硬;少梦或无梦的人表面坚硬,实质柔软。
  梦是人思想性的体现。梦的存在也增加了人的复杂性。人的存在更增加了这个世界的复杂——有人希望把海变成沙,有人则努力把沙变成海。我们常希望能左右沙与海,却时常被沙与海所左右。沧海桑田,梦,大有改天换地的气概。但梦归何处呢?除了沙与海,还有其他的形式吗?
  感谢沙梦海,多么好的一个名字啊!
  
  2004.06.03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